天下之大,何处为家?小时候总以为家是有亲人的地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情感的栖息地……直至长大以后,才知道,天大地大,每到一处都是家。
白落梅在《你是锦瑟,我为流年》里对三毛有这样一段评论:她知道,这世上没有无缘的爱。她爱上流浪,只因为她的心,渴望真正的停留。尽管,世间每一个角落,都只是驿站。
是的,读三毛,读会了对家重新定义;读三毛,读出了万水千山总是情;读三毛,读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读三毛,读到了她对尘世的眷恋;读三毛,读懂了她对生命的无畏……我不知道这样一个女子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什么,但我知道,她是个奇女子,一个历经世间坎坷曲折的女子。
她是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她的父母宠她、呵护她,尽管她远走他乡,她的父母也未曾责怪过她,依然穷尽一生,在原地等候。她亦是一个被当时世人所遗忘的女子。她的聪慧、孤静与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而她数学老师对她的侮辱更是撕碎了一个小女孩内心脆弱的心灵,以至于她封闭自己、断绝与这个是世界的所有往来,任凭自己沉醉在书海里。
三毛无疑是热爱阅读的,不然她也不会成就今天的自己。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我想三毛之所以热爱阅读,是因为她热爱自由!如果把知识比作广阔无垠的天空,那么三毛就是存活于天地间的一只小鸟,贪婪的汲取天地灵气,无忧无虑地飞翔;如果把书籍比作浩瀚的海洋,那三毛就是这海洋中一条小鱼,任自己那为世人所不容的“胡思乱想”在那里得到释放。
我想三毛是幸运的,她一生中邂逅的很多个优秀的男人,最后却是与一个比她小八岁的男人相守。三毛于荷西而言,他无疑是爱她的,不然他不会在服完兵役后仍热烈疯狂地追求她,更不可能在得知三毛要去撒哈拉沙漠时,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大海提前去沙漠里等她,尽管他不懂得三毛的坚持与固执,却心甘情愿地追随到底。荷西于三毛而言,她或许是爱他的。可能一开始不是爱,可最后也成真了。三毛喜欢文字,喜欢创作,荷西对她来说,显得无趣、不懂风情,但是他却能给她踏实感,我想一个男人能给一个女人踏实感,也许这便是生活最真的模样。
同时,三毛也是不幸的。她与荷西的分离总是令人毫无准备,更令三毛手足无措。是,荷西投向了他一生中最爱的大海,却忘了身后还有个女人在傻傻等待。读到这一段,我无法忽视自己内心的感觉,那一刻,我无疑是心疼的,心疼这样一个女子,仿若被尘世所抛弃。我听不到她内心的呐喊,她的痛苦像是被这茫茫的月色所掩埋……
1991年1月4日,三毛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走的安稳,走的从容不迫。尽管很多人对她的离开无法表示接受,但我想这也许是三毛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最好的选择,亦是她此生最好的归宿。
“来生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清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从不骄傲,从不寻找。”三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