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有一个夏夜,我坐在阳台上发呆,突然老妈走过来打了一下我的手:“别乱咬!”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咬指甲,连忙把手放下来。一晃已十几年过去,期间我无数次想要戒掉这一不良习惯,又无数次失败。
尝试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补锌。那时哈药六厂的广告正席卷电视台,老妈听人说爱咬指甲是因为缺锌,便买了一堆葡萄糖酸锌让我喝。我喝了一阵子无明显效果,遂放弃。
2.涂指甲油。涂了以后,我发现指甲表面变硬了,咬起来口感不及原来好,但还是想咬。
3.涂香菜精油。本来这辈子最讨厌的蔬菜就是香菜,不过对于香菜味的指甲,我还是无法抵挡咬它的诱惑。
4.戴手套。除了冬天,其他季节不适合。
5.手指上缠胶带。不幸的是,缠完以后我开始咬胶带。
不咬指甲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咬指甲,毕竟这个习惯既不卫生,又影响手指的美观。想象一下,跟被人握手时,别人看到你一手狗啃似的指甲,是什么感觉……
就我个人而言,咬指甲的最大好处在于减轻压力。每次需要思考问题或者面对紧张局面时,我就会开始习惯性地把爪子伸进嘴里……鸡肉味,嘎嘣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要等到咬到肉里,指尖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才会回过神来,捶胸顿足道:怎么又咬得这么短!如果处于焦虑状态时,我意识到自己想咬指甲,试图用意志控制住自己不咬,那么脑子里就会嗡嗡地响,像是有好多虫子在爬,浑身不舒服……估计这类似于有烟瘾者无烟可抽时的感受。
正因为如此,我戒不掉咬指甲,即使指甲凹凸不平丑陋不堪,即使经常咬出血疼得要死。
以上为个人血泪史,下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说爱咬指甲是怎么一回事。维基上对咬指甲的解释如下:
咬甲癖是在紧张、压力、饥饿或无聊状态下啃咬指甲或趾甲的习惯性行为。有时也是心理或情绪失控的症状。这是一种强迫性、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习惯,患者有时无法或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曾有记载显示某些患者在入睡时咬指甲。对于此种行为,有解释认为是由于做梦时或者梦境中事件造成的压力,或者是由于平时压力的表现。咬甲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一种轻度自残行为。根据佛洛依德学说的解释,咬甲是口舌期粘滞的表现。大约有30%的7至10岁儿童与45%的青少年有此癖好。
如果在知网、维普、万方等大型数据库上搜索“咬指甲”,得到的文献很少,而且多数为幼儿的心理分析和矫治手段。例如一篇文章中有这么一段:
这是一种在儿童期比较常见的不良习惯,多半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自行消失,也有可能一直持续到成年。一般来说,出现咬指甲的情况与精神紧张有关,内向、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养成类似的习惯。因此,避免那些使孩子紧张的因素是帮他改掉坏习惯的关键所在。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或者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采取一些行为矫治的方法,久而久之,就一定能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
结尾的话语颇有正能量感,但是不是所有咬指甲的孩子都能被及时发现得到矫治,也有很多人将这一习惯带入了成年后的阶段。而在成年人咬指甲癖这一块,研究资料少得可怜,且大多将矛头指向幼年时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不管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我接触到的爱咬指甲的人都这样说:“从小就开始咬啦!”
所以当我们咬指甲时,我们在咬童年?
其实不只是咬指甲,也有很多人爱咬笔头、咬衣服、咬头发、咬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我觉得都不及咬指甲来得痛快,因为它既有痛感,又有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