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容我浅谈一下暑假阅读——《在细雨中呼喊》以及作者本身。
这是自 《活着》、《第七天》 后接触的余华同志的第三个长篇小说。取父母的姓得来此名,想来余华同志自小也是生长于一个浪漫的家庭,可笔下又多有出现充满矛盾与不断被推向破裂边缘的家庭关系,其文字间或有言辞略显粗鄙但这些我想暂且都归结于作者弃医从文的大胆从心选择及其故事背景下那些时代的荒唐。
我不得不承认他的作品确是值得我去品读的,从勇敢踏上寻母之路对母亲不离不弃的小男孩,到丧失理智挥着刀挟持心爱姑娘还自我欺瞒的懵懂少年以及疾病缠身却仍保持着强烈求生欲望的养母,每一个存活在主人公记忆时间轴上鲜明的个性既能代表一个人也能代表一个时代,其中最平淡的语言却总给人最深刻的震撼,故事还是故事,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情感线着实感人至极,理智在情感面前不堪一击。
寻找的确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词语,在随时间流逝却逐渐明晰的记忆中,那些荒诞时代下的人们极力摆脱束缚去寻找自我内心真实存在,释放出更多渴望被注视的情感信号,或是亲情或是友情或是爱情,又或是某些在未被人重视的情况下悄然滋生的特殊情感。与前两个作品一样我依然不止一次留下眼泪,不同的是对此部小说的感动更多是致敬悲惨生活之中真实存在的仅有的那一丝温暖,这个世界少有的苦痛最终都会被化解,生活越是难就越是一丁点希望都能让人热泪盈眶。我也暂且把它当做一部教育小说,教育每一个自我独立个体形成其他一些新鲜的认知,人性没有极端,非好即坏不是人性原有的姿态,在世俗面前所有人其实都能够避免陷入欲望循环,当外界欲望足以强大到战胜自我内心挣扎时,依然留存最初的追求和坚守。
余华笔下的乡村生活大抵还是十分令人抗拒的,在那片悲剧多于喜剧的土地上,一出生你就注定要终生行走于此,一眼所能看尽的周遭就是你未来无数岁月里该有的模样,而你这一生所做的努力,到头来终究都只能为改变自我命运高度带来一丝丝微光罢了。在这片土地上也自然会有那么一部分人在面临无关自己的麻烦时,竭力隐藏着自我渴望追名逐利的小心思,将那些年代在贫苦生活逼迫下的不堪人物个性暴露无遗。时间会推着人不断向前,去找寻人们自以为看不见的真正决定幸福和灾难的因素,再去以此做出选择试图改变命运,也就应了文中那句: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而是生活在时间里”。
现实永远纠葛于希望与绝望之中,绝望总是短暂,总要被希望冲散。
生活步步紧逼将你我像现实一步一步往前推,我永远无法说服自己纯粹的做一名现实主义者,在荒诞的大时代下展露人性的弱点,或是在安宁的环境中保持绝对的理智不去动摇内心也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向来认为自己算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如同大多数拒麻烦于千里之外的小孩一样,为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极其妥当,找一些还算不错的理由应付来自亲人朋友们的关怀,在那些因年幼无知而无权知晓家庭事务的年纪里,我们最真挚的情感认知就是保持沉默、努力倾听再乖乖做自己,乖乖待在叫人放心的区域里,熬过某些极度令人惆怅的岁月,就再没有什么比母亲测过脸庞悄悄擦去的眼泪以及父亲熄灭了烟扭头看向的远方更能叫人神伤的了。
我们与这个世界有着怎样奇妙的关系,即便这是一个不太容易被回答的问题,我也难以想象在听来有些遥远的未来,或许我嫁为人妻再多添两位上了年纪朴实平凡的爸爸妈妈,我是不是会挑些普通的日子和我的那个他在午后萦绕着淡淡花香的阳光下,一起给我们的父母讲些有趣的笑话,给彼此寻一个亲昵的称呼,把彼此当作最珍贵的存在,听妈妈从小教导的话做个让人喜爱的姑娘,勤奋、善良,永远以谦和的态度与人相处,如此许多对生活的珍惜即是对过往艰苦岁月最诚恳的敬意了。
很多书本里记录的以及老人们口中讲述的悲惨世界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拥有这个时代的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无论你在什么时候要追逐什么东西,或是要以某些方式才能达到某些目的,在一次又一次追寻的途中要千万牢记保持本心,对他人善良也对自己善良。即便未来总要成为那万千之一投身于伟大的美好的新世界摸爬滚打,仍要学会不争、不抢、不贪婪、不世故、不与人为敌,学会爱自己才会有更多的人爱你。痛则大哭喜则大笑悲伤情绪撑不过十秒,千万别让自己太为难,在能快乐起来的日子里千万别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