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书橱,翻到一本《家塾教学法》。不由想到这本书还是两年前带我走上诵读传统经典的董老师推荐买的,好不容易花了几倍于定价的银子才淘来的。到手后,却没能细细去读,现在,不妨再来重温一遍。
被这几句话点到了,心头一震。再读几遍,感慨颇深。
唐彪曰:人仅知尊敬经师,而不知尊敬蒙师……抑知蒙师教授幼学,其督责之劳,耳无停听,目无停视,唇焦舌敝,其苦甚于经师数倍。且人生平学问,得力全在十年内外……
以前只知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它出自《周书·卢诞传》,意思是找一个只是传授经学知识的老师很容易,找一个教你怎么做人且以自己的行为加以示范的老师却很难。《资治通鉴》也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遇见好的老师,学生愿意跟随其身边,给他洒扫房屋和庭院。“经师”与“人师”有什么区别?郭沫若在《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中有论述:“经师是供给材料的技术家,人师是指导精神的领港者。”
我今日读到“人仅知尊敬经师,而不知尊敬蒙师……”瞬感被认同了,近几年,先是陪小儿子读,后来跟着董老师读,一年多的带着全班孩子共读经历,让我感同身受。每个晨读,总能听到孩子们的书声琅琅,我领读,他们跟读,每周一课,每课领读十五到二十余遍,正如书中所言“抑知蒙师教授幼学,其督责之劳,耳无停听,目无停视,唇焦舌敝,其苦甚于经师数倍。”
执着去做一件事,身边会有不同的声音,“考试会考吗?”“太难了,孩子理解不了。”“有用吗?”……
但我坚信,正如书中下一句说的“且人生平学问,得力全在十年内外……”读书的功效,在时间之外,那时候,我一定不再是这些孩子的老师,我看不到这些被传统经典浸泡小学六年的样子。但我还是坚信他们的与众不同。
给我这些底气的是这几年对经典的领悟和学习。《阳明心学》让我明白“知行合一”,《大学》《论语》《孟子》的每日诵读,给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这才是我学习的起点。诵读经典,给我缓缓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我愿追随圣贤的脚步,去做一名君子,由“蒙师”成长为“人师”。
青少年七八岁的孩子,是小苗是未来、是希望,我何其有幸与他们同行。《易经·蒙》中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关键期,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培养圣人的成功之路。这也是蒙师的重要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牢记习总书记说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受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而扎根小学语文的我,也努力去做好一位“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