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开了微课讲职业规划,两个小时的课程,只示意性地收费五元。微信群里好几千号人,到了问答环节,有个人忽然跳出来谩骂:
“我听了两个小时,人生中的问题一个都解决不了,浪费我的时间和钱,讲课的真是傻×! ”
为了避免自己这句话被后面的提问刷下去,他不停地复制粘贴着这句话。很多人都跳出来为我的朋友辩护,并毫不留情地用更恶毒粗俗的语言骂回去,对方也毫不示弱。一时间群里充斥着污言秽语,直到朋友发了一个群公告圈了所有人:
“谢谢大家为我打抱不平,为了保证微课继续进行,请大家继续提问,挑衅谩骂不需理睬。”
那人挨了一记冷暴力,讪讪地说了句:“你这人真[表情]。”
朋友当作没看到,继续不紧不慢地回答大家的提问。
课程结束之后,我们关系好的几个人安慰他:“你别生气啊,有些人素质不高,没办法。”
他笑了笑:“这样的人,幻想通过一个两小时的课程和五块钱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那么廉价,也不值得我生气。
“其实我挺能理解这种人的,他没办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能把改变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渴望速成,又渴望成本低廉,希望落空之后往往又不敢承认自己的无能,只好把愤怒发泄给别人。
“可那又能怎么样呢?越是愤怒,就越解决不了问题。”
我有位女友,毕业之后做了护士,从普通病房转到重症监护室,每天累得要死,24小时全身的细胞都不敢放松,每过一天都像是打了一场硬仗,而她面对的,不仅仅是死亡和疾病,还有愤怒。
来自家属或是病人的不满、挑剔、无理取闹甚至谩骂,她都得像海绵一样软软地承受着。我们有次约好了吃饭,她刚换好衣服走出办公室,就被一个病人家属拦住,那人将手里的暖水壶塞给她,生硬地命令道:“去给我爸打瓶水。”
她还没开口说出“我已经下班了”这句话,那位家属就已经开始愤怒地咆哮,其间还掺杂着口音浓重的污言秽语:“你不就是个小护士吗,算什么东西,我们掏了这么高的住院费,还使唤不动你?把你们院长给我叫来……”
我正准备替她争辩,却被她拉住了:“算了吧,就是一瓶水的事儿。”
我感慨着她的好脾气,她却说: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挺接受不了的,几乎每晚都要哭上一会儿,以前在普通病房遇到的大多数人都很好,为什么到了这里会这样。
“可是渐渐地就明白了,当人的挫败感因疾病而逐渐蔓延到生命的时候,愤怒就是对抗世界的唯一的武器。”
她讲了一件事,一个农村来的老伯由于过高的医疗费,不得不放弃治疗那个因车祸致瘫的老伴儿,然后用最肮脏和恶毒的语言问候了所有的医生和护士。
“你知道吗,我们没有一个人觉得生气,只觉得悲凉。”她说,“如果他有更多的钱,或者有更强的能力去赚钱,有坚持下去的机会和资本,他就不会那么愤怒,可是他却什么都做不了。”
人在无能为力之时,最易怒。
我曾经也是个很容易生气的人,因为年龄或是阅历的缘故,不知怎么回应别人的质疑和中伤,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和不如意,动辄便觉得自己被逼到了绝处,然后就会像个炸药包一样,只要一点火星就会立刻爆炸,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争执,或是索性抱怨整个世界,为什么唯独对我那么苛刻。
那时的我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奓起全身的毛,并不是因为别人真的招惹了我,而是深知自己的失败却不愿承认,也不愿意让别人看穿,于是才满身戾气,才色厉内荏。
当一个人无法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他生命中的一切都是错的。
而现在我的性格和脾气已经好了很多,并不是因为被时间磨平了棱角,或者仅仅靠一句“不与傻瓜论短长”的座右铭来自我安慰。
我不再容易愤怒,是因为我开始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巧妙地化解猜忌,而不是因“你凭什么不信任我”而生气;
如何解决工作上的难题,而不是抱怨老板“为什么要给我这么难的项目”;
如何更好地平衡和打理生活,而不是像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指责他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当我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武器时,愤怒就不再是我手中唯一的锤子,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我才会运用它。把它当作手段之一,而不是撒手锏,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结局。
从前会骂回去的人,现在不会了,因为他不值得,也因为我不在意。
将军有剑,不斩蝼蚁。
我们的人生是漫漫征程,是星辰大海。
何必跟一块土砾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