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余华经典著作《活着》,在窒息的悲剧式阅读中感受磅礴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我们对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的释然和对人生的感喟。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无数挫折和困难,如果你正在迷茫、如果你正在经历挫折、如果你正处于人生低谷,你会从中找寻到活着的力量。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主人公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从一个地主家的少爷,败光家业,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输血,被活生生的抽死在医院;女儿是一个哑巴,好不容易结婚成家,却在生孩子时大出血死在医院;妻子家珍,患有软骨病,因苦痛的命运而去世;女婿二喜,因工地事故被水泥板夹死;外甥因吃豆子被活生生撑死……,到了最后,所有的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这部小说讲述了福贵一生的故事,通过家庭的变故,折射一个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也是一部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正如余华所说“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写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活着》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但却可以坚韧地活着。
如果你没有经历比福贵更糟糕的事情,那么你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我们读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2021年网上报道杭州25岁摄影师“鹿道森”留下5000字遗书,在生日当天终结了自己的生命,看了这个报道心里一直很难受。
20多年来,他生活在父母的暴力之中,父亲身体暴力,母亲语言打压,同学之间的霸凌以及成年后父母的逼婚、逼事业控制等,导致“无疾而终的梦想”破碎,最终在人生的旅途中“满目疮痍,磕得头破血流”,以致不愿再生而为人。
这个事件给了我们两点启发,一是向所有为人父母者敲响了警钟,值得深刻反思该如何善待你的孩子,我们把孩子带到世界,就要努力给他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和足够的关爱,像幼苗一样守护他的成长;另一方面,就是不管经历什么挫折和困难,都要坚韧的活着,不念过往,活在当下,展眼未来,只有勇毅的活着,人生的一切才会有价值。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断学会坚强和勇敢,咬一咬牙,挺一挺胸,或许我们就能看见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成功也许就在拐角处。
正如号称“中国的霍金”的刘大铭说的“无论生命一开始被赋予了多少苦难,他都是高贵的、可爱的,他值得每个人热爱、尊重和相信。”他始终坚信自己要活着,可以活着,并且可以更好的活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心若不死,生命便永远年轻;心若荒芜,即使正当壮年,也可摧枯拉朽般地消亡。生命是何其有趣啊,在呼吸的须臾之间,我要深刻的过上一段惊心动魄的好日子。”
刘大铭,自小因为基因突变,患上了成骨不全症,一种世界极其罕见的疾病,18岁以前经历9次骨折和11次手术。在病魔肆虐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做点什么,于是定下了三个目标:一是找到一个手术的办法,能活得像常人一样久;出版一本书,记录自己,激励他人;在世界一流的大学接受教育。
而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新生,并在18岁那年出版了《命运之上》,成为人民出版社年龄最小的签约作者,至今发行13万册。是我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成为世界50强名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创业,创立北京市中轴科技有限公司,如今28岁的他是一名青年作家、宁夏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全国自强模范。实现了自己命运的转折和人生的逆袭,为许多人带去了希望和力量。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的可能,那些没有把自己打倒、压倒的东西,最终都会成为自己的财富。苦难不是绊脚石,有时却是一种财富。
不管遇到任何苦难,都要无畏无惧,你不去战胜困难,苦难就会扼住你的命运,改写你的人生。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坚韧的活着,不论什么时候,挺过去了,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