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大单元教学整合之浅见
【设计意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是写景单元,后边的大作文写作要求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样看来编者的意图应该是想以观察身边的自然变化作为切入点,进而影响学生去观察身边的其他变化 ,比如由小学到中学的校舍变化,由小学生活到中学生活的变化,由季节变化影响到人的生活起居的变化,由身边的学生与老师产生的心理变化等等,同是这种变化也意味着一种告别和新出发。
【文本分析】
《春》是一篇很经典的写景散文,其纯美的意境,诗一样的语言,亲切的热爱,成为教育教学中宝贵的财富。《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从伦敦回来在山东的大学里任教期间的作品,作者用温暖的笔触,满怀深情地写了他第二故乡给人留下的深刻印像。《雨的四季》则是刘湛秋发表于《散文》杂志上的一篇作品。这三篇作品共同特点就是聚集某个对象,用各种描写景物的手法突出对象的特点,写出某一个对象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里的变化或不变的特征,从而表达出作作者某种强烈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对于这三篇文章,我们怎样教学呢?写在本单元前的单元导读中这样指引: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与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注意揣摩各品味语言,体会修辞之美。
所以既要考虑到阅读点,指向描写对象要突出特点的朗读指导教学,又要考虑到指向阅读教学中捕捉描写手法的学习,还要指向大作文写点训练的,怎样在这一单元中渗透这些读写教学大单元整合的教学呢?来看我们教学的第二个依据,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及“读读写写”。
课后的“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中涉及到的阅读题有这样几个类型,梳理一下就会明白,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同时让我们老师也想一下,如果要表现某种整体景物的某种特征,我们需要抓住哪些地方的哪些景物呢?
1.作者笔下,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春》的思考探究
2.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散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济南的冬天》的思考探究。
很明显这两道题是指向文本的梳理与概括的。最喜欢哪一幅,你就得先学着概括总结出来,“哪一幅画面”又要求总结的时侯语言要简洁。说理由呢,就得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总结概括;“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学生就需要去文中找关键词,聚集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接着老师追问这些句子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体现这种特点的,这样就由概括特点的总结—印证特点的的发散寻找—怎样印证特点的方法追问—小结体现特点的方法。自然形成了一个由关键词的聚集到关键句的锁定,再到写作的技法梳理,最后一步就可以过渡到课堂的片断练写了。
这是其中一个阅读提炼概括梳理到写作方法的积累训练链条。
再看下边这两道题,涉及到对散文语言的赏析与品味,同时启发我们思考,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呈现最合适呢?
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着找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跟老师同学分享你的体会。
朗读并背诵全文。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朗读并互相评价。——《春》一课的“思考与探究”的第二题和“积累拓展”的第五题。
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济南的冬天》的课后“积累与拓展”的第四题。
这两篇课文训练的同样是有感情朗读,但在第一篇文章很显然强调的是学生朗读的兴趣与自然揣摩,而在揣摩分享的时侯,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到其中的重点词语,比如动量短语的朗读处理体现儿童的活泼,叠音词的朗读处理体现清新与优美等。引导学生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等方面进行感受。这样在学生的实践练读,老师就能自然梳理总结出有感情朗读的特点。然后作为训练重点去落实课后的“积累拓展”第五题,并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继续加以实践练习并书面规范和表述自己的理解。这就不只是读的尝试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朗读角本并亲自实践了。这样朗读设计后,组织学生读听,然后积累就水到渠成了。
再看两道题。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句的表达效果。——《春》一文课后的“积累拓展”第四题。
第1小题涉及到两个词“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使用,强调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之情;第2小题涉及到三个叠音词,“偷偷地、钻”两个动词连用,生动体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两个叠音词从触觉与视觉上体现了初春小草的柔嫩与清新的特点。第3小题第4小题涉及到比喻和排比,比较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让学生知道比喻要贴切自然、比喻要多种角度想象、比喻要体现出对所比事物的某种情感。最后总结出来,表达对某一种事物喜爱和赞美之情的时侯,可以用到不同的修辞手法:反复、比喻、排比等。
《济南的冬天》重在欣赏句子中“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神态、情感,其实就是在突出景物特点的同时,抒发出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热爱之情。
综合上边的分析,我们会在阅读的框架上弄清楚:写景散文要突出对景物的某种情感,需要选取典型的景,在时空转换、观察角度、表现方法上写出来必要的层次,回答读者“我写了哪些景”“为什么写这些景”“用什么手法写的这些景”,或者从“为什么喜欢和热爱”“怎样表现喜欢和热爱”的问题,然后再用适合表达这种情感的语言风格来体现“你的喜欢和热爱”。这大概就是散文教学的重点,和表现自己对自然某种情感的表现手法吧。
【教学安排】
第一、二课时:1.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读部分,让学生知道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2.渗透给学生关注本单元写作训练的短文中一些要求:抛出一个问题:观察身边喜爱的景物,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并且表现出这些景物的特点呢?在这样的引导下走进本单元三篇文章的学习。3. 结合下注与资料书,准确积累课文中的生字难词及多音字;这单元的三篇文章,读准确流畅;4.结合文章的“思考探究”,梳理文章的大致结构;解决课后“思考与探究”“积累拓展”里的朗读与积累背诵的内容;生字听写、连缀成段的语言训练,并用《语文基础训练》过关测试字词与文学常识部分的内容。
第三课时:1.以《春》为点,以文中第四段为赏析点,话题分享:你能读出这段话的几个层次?明确:景物种类的层次、实虚层次、动静层次、高下层次。再聚集第五段分析感官层次,第六段时间,最后三段的自然发展阶段的成长层次,初春—仲春—暮春,全文结构的点面层次。并把这个层次的练习寻找放到《济南的冬天》这节课里进行练习。
第四课时:以《春》第三段的朗读指导为切入点,训练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这个就可以结合课后语言赏析类的题目进行教学。并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语段来做实践达标批注赏析练习。给定一个情境进行景物描写的语段练习并及时反馈。
第五课时,自学《雨说》,给学生三个话题:1.我读出了本文的几个层次;2.我会设计本文某段话的朗读并展示给大家听;3.我能赏出本文的经典段和经典句;4.能读同文章的情感。整篇有感情地展示朗读。
最后《语文基础训练》本着会的不讲的原则,重点从积累和阅读短文的训练做过关检测。大作文《秋天的校园》写景散文过关,再知道学生从变化的角度写来到初中以后的表化《我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