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写那篇《十年》的时候,当时脑子里就蹦出了这些人。如果说《十年》之中的朋友是误打误撞,稀里糊涂成为朋友的话,那这些朋友一定是因为性情相投走到一起的。
特别独立且有主见,坚持健身,偶尔做美食,感觉生活自律且美好的酱油君;表面上有点没心没肺,内心却晓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特羡慕她的生活状态的易乾;现在呆上海,一起吐槽导师给的钱不够多的耳东陈;各种言情小说都看过的,从上学到工作都呆武汉的霍霍;还有特别文静、比我还不喜欢说话的,回家工作的老大。一直觉得,那时我们一起住的宿舍,是我遇到的最有共同话题的宿舍,精神方面最能达到共鸣的宿舍。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一起追过一期又一期的,《萌芽》,现在我能想起来的《萌芽》上的连载又夏茗悠的《八分钟温暖》,还有那多的《清明幻河图》。一起看过当时很火的,现在都拍成剧的青春小说,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还有余秋雨的书基本都是轮流看的。也是在那时喜欢上了雪小禅,不过喜欢雪小禅应该是受阿西的影响,还有对苏轼的喜欢也是那时开始的。对了,还有梁衡。至于,季羡林先生,我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在我的影响下喜欢。不过有时候想想,人真的是特别容易被感染生物,我们可以因为一个人喜欢一个作家,进而一堆人一起喜欢一个作家。
即使现在,在吐槽电视剧拍的槽点上也一样。看的节目,除了当我说我最近在看《中国诗词大会》被嘲笑以外,其他还好(ΩДΩ)。其实,我说我看《诗词大会》是为了引出我新的偶像彭敏的。比如,大家追的《奇葩说》,还有又找到一个看《中国式相亲》的人。就知道会有人跟我的品味一样的,哈哈。至于《诗词大会》也是有人跟一起追的,比如五岁和紫阳。
现在身边的朋友,不是没有可以一起玩耍的人,只是觉得少了一些精神上的东西。我最喜欢当我发一篇读书笔记时,她们在我下面说,这个我什么时候看过,你可以看什么什么。这种感觉会让自己有归属感,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我之所以将读书笔记分享到朋友圈的原因,就是想找到有共鸣的人,那感觉简直不能太赞!
我一直是个慢热且很少会主动联系别人的人,可是总有一些朋友即便大家一年两年不见,再见面还是不觉得有什么隔阂。九年已去,下一个九年,希望那时的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