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处理问题角度不一样方法自然不一样。
单位要求安排各部门要下一线去支援,对各部门的支援产出要按照部门进行公示产出,按照部门维度进行颁奖。
我们部门为组织统筹部门。
A的做法:按照业务部门需求的人员数量,对其进行分配,常规推进一线支援,结果组织统筹部门产出排名倒数第二,领导脸上无光,区域总经理,质疑作为统筹部门是否出工不出力,是否全力支持老板的支援策略,实际上我们部门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的付出,可是因为不同部门产量不一样,体量不一样,最终产出不一样,导致部门排名倒数,本部门其他同事怨声载道。
B的统筹做法,根据参考以往支援不同岗位的效能产出,不同区域业务趋势,与业务部门沟通,将本部门支援人员统一安排到效能产出好的岗位和区域,最终部门人员全员达成支援目标值,部门总体达成名列前茅,收到总经理的嘉奖。
不同的人,对待同样的事,产出两种结果,A从常规业务出发,顺应业务部门人员需求,按部就班的对工作进行梳理和拆分,但是最后的结果没有得到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属于执行类,没有思考类。
B的安排合情合理,对于过往需求和业务表现深入分析,按照产出的效能高低对岗位进行匹配,最后整体部门产出达成高,得到同事和领导的嘉奖,从业务需求和业务规律出发,深入分析影响最后效果可能产生的因素,根据历史原因,制定下一步计划,最后得到领导和同事高度认可。
同样的事,从不同角度出发,到达的终点不一样,所以有时候人走到的高度也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