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多努力成绩肯定比别人好,勤奋未必成功,但不勤奋就注定失败。
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好呢?
很多孩子总感觉自己学会了,但一做题就出错;认为自己听课很认真,成绩总是不理想;书本基础知识感觉挺牢靠的,考试总出错……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有?学习中有一种努力叫假努力我想你可能得了这种假努力的病!
因为,他们可能在假学习、假努力,有时候我们所谓的“努力”,不过是由自己的无知造成的。那么如何改变,听听小编怎么说!看完记得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学生家长看到~
大人和孩子,都可能“假努力”
今天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我受了很多人的启发,最先启发我的是班里的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坐在班级第一排,特别乖巧、安静,甚至乖巧到了老师会忽略的地步。
但是在一次大考中,她的成绩很不理想。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后来找我私聊:“孩子平常很听话,为什么成绩不理想呢?”我也觉得奇怪,就说:“这样吧,咱们再观察一下,您观察家里,让老师观察学校。”
经过两周的观察,我们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
在学校上课时,不管老师在讲课、展示PPT、提问……这个小姑娘都在记笔记,甚至有时候,老师翻PPT比较快,她可以不看本子,只盯着屏幕,然后快速地记下来;
而孩子的爸爸反馈的信息是,她每天回到家,就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一个非常精致的本子,把白天每一科的笔记再誊写到这本子上,直到深夜。
看到这,大家应该都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看起来,这个小姑娘确实很勤奋、很努力,但事实上,由于方法得不得当,她的行为,就是一种“假努力”。
其次,启发我的还有我身边的同事、亲戚朋友。这些大人也经常会抱怨,自己工作了许多年,每天也很忙碌,但工作能力并没有提升。
看起来,这些人也很辛苦,每天早上挤着地铁上班,晚上回家做饭,但N年以后,他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这样,没什么进步。
所以经过这些启发,我准备了这样一个主题,想跟大家聊聊“假努力”、“假学习”是多么可怕。
什么是假努力?
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么?”他们就会随波逐流、异口同声地喊“懂了”。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这样当然是不行的。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建议:
学习不能不求甚解,没听懂的一定要在当时弄懂。如果在课堂上其他同学都回答听懂了,老师不知道有没有学生没听懂,为了不耽搁课程进度当然会继续后面的课程,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不好意思回答没听懂,但课后的时间老师都在,可以下课就去问老师,也可以到办公室问老师,更有甚者也可以问同学,总之,要短期内就消化掉未解知识。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很多同学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这样其实根本就没看进去书,隔一段时间,就根本无法回忆起来,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看书方式着实不佳,学生就该注重精读。
建议:
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有两方面:课前看书和课后看书。
课前看书:预习时先要想一想,自己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准,这都没关系。
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课后看书:深入已经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问题;近期所学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否明确?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
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很多学生在很多时候看到题目,还没有仔细审题,就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建议:
做题的时候,先写出明确的已知,求证或求解,然后再做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题习惯。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楚再做。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有什么隐含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
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
很多同学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
建议:
不检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学生做完题目后一定要留时间检查,要有耐心,这个是习惯问题,必须要培养起来。
5、发现题目错了,归咎为粗心而已
有很多同学会说,“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我的成绩还要高。”那么先来问问自己,有多少分是因为‘低级错误’丢的?上次考试有没有犯“低级错误”?但如果一直都这样,每次考试都这样,那还怎么行?
建议:
不要一来就认为是“低级错误”而轻视它,这样会让你忽视重要的事实!我们一定要看到在“低级错误”、“粗心”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有提过的“错题本”,错题本很重要,是知道自己只是薄弱点的捷径,试卷上的错题一定要有错题本进行整理。
6、刷了无数的题,从不做归纳
不少学生本身很勤奋,但是却只知道埋头苦做!各种练习题刷了无数遍,但却不懂归纳,有时做错了一道题,下次遇到类似题目的时候仍会做错。
建议:
哲学上有句话叫做:“人总是容易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思维定式会让孩子们经常重复犯同一类型错误。建议孩子们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或者归纳本,对于题型新颖、常见、重点的可以分类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也可以一并总结起来,可以帮助整理思路,考试时节省思考时间。
低质量勤奋掩盖下的真懒惰
我们经常被一些低质量的勤奋蒙蔽了双眼,觉得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下的,才是真懒惰。在我14年的教学经验中,大概见过以下两种类型的“懒惰”:一是肢体懒惰,二是用脑懒惰。
肢体懒惰的学生,上课不爱动笔,喜欢用眼睛,用脑子想,考试时常常眼高手低;用脑懒惰的学生,则是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
上面我们说的小女孩,就是典型的“脑懒体勤”的学习者,我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可怜——别人在玩的时候,她在学习,但最后又没有理想的成绩作为回报。导致既没玩到,又没学好,这样的“勤奋”,是我们一定要避免的。
我常见到这样一种孩子,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表现得特别从容,简单地说就是——玩也玩了,学也学了。
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把上课的时间利用得很“走心”。
在有效的时间里,把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然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勤奋。
什么是真正的勤奋?
1.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什么时间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
2.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
有的孩子上一节课,甚至上一天学,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但“没问题”就是真的会了吗?其实也未必。很多时候,“没问题”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没有融入到课堂中,试想对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当然不能。
所以,对于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学的孩子,我们必须要引导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学习,而不是拼着勤奋的外衣,做假象,磨洋工。像那句老话说得那样“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3.勤奋之前请先思考
我的弱科和强科分别是……
我的弱科的薄弱之处出现在……
我的学习习惯哪些好,哪些不好……
我目前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急需解决,哪些我可以自己解决,哪些必须求助于老师……
4.不要拿时间来衡量勤奋
长时间学习不等于深度思考,也不等于学进去了。
长时间学习可能是在毫无意义的刷题。刷题不见得就是好的,有的学生就是在刷题的过程中,一遍、两遍、三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这是很可怕的。
长时间的学习可能是因为发呆,聊Q,看手机;所以,孩子们请不要再表演勤奋,家长请关注孩子辨别勤奋的真伪。
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1.合理分配精力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何谓“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选择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实现时间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多数人都是在早上刚起床时状态最好。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饭后,或九点、十点以后才会迎来最佳学习状态。
所以,并没有整齐划一的时间表,家长要充分了解观察孩子的最佳状态在什么时候,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规律,不能强加干涉,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明确先做哪件事
每天回家孩子们都有很多学习任务:英语单词,语文古文,理科习题,纠错,复习,预习……
有的孩子上来就开始背单词,背了一会,想起数学有练习题,就放下英语,写了一会数学,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了预习……
忙了一晚上,却什么都没做完,也没做好。这里我的建议是,在每天开始学习前,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设定好任务的“优先级”。
复习优先
回家后,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重点,以“过电影”的形式回忆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紧看书,强化记忆。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明确重点,明确方法。
落实优先
不管做了什么样的计划,落实大于一切。先把老师课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
纠错优先
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错的越来越少,对的必然越来越多,重复犯错会养出错误的惯性思维,后患无穷。
在纠错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出错原因:是知识欠缺,还是习惯不好;是方法不得当,还是综合能力欠缺?弄懂之后,该背的背,该养成的养成,该改变的改变。
还有,要及时纠正记忆,抵制惯性思维,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3.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上课就要以听为主,以理解为主,以记为辅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上的25分钟时间里,讲授新知识,这是最黄金的2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里,孩子溜号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时间。所以,孩子精力集中的时间与老师讲授精华知识的时间不匹配,听课效率一定不会高。
听课效率不高,回家不会做题,必然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进行“再学习”,而很多孩子课后花大量时间补习的根源,就在于课上错过了黄金25分钟。
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其实,培养孩子注意力,应该是学龄前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错过了那个阶段,导致上课的时候,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过短,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自我约束和外力介入,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老师很难面面俱到地提醒。
那么孩子和家长要怎么做呢?
从短到长训练,从五分钟开始,定一个闹钟,让自己在五分钟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做一道题、背一首诗,慢慢延长这个时间。
不放让你分心的东西在身边。学习时远离有共同语言的人。必要时家长陪伴、提醒。
教会孩子如何记笔记
上课时,以听和理解为主,以记笔记为辅。笔记不可面面俱到,以重点和自我特点为主。切忌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所有的话。要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老师在上课时可能会用到很多专业术语,真正会记笔记的孩子,会把老师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4.有正确的方法
方法错了,再多的努力也是无用功。因为我的专业是英语,所以我以英语为例,来给大家讲一讲学习的方法:
背单词
错误的方法:整天抱着高考说明词汇表,永远背不完的A字头。
正确的方法:
单词先会读,再去背,化整为零。
在理解情景的基础上背诵,触景生词。
运用巧记法:谐音法,词缀法,联想法等。
练听力
错误的方法:一天一套听力题
正确的方法:且听且读,以读练听力
凡是听力不好的人,口语一定差,因为你读不准,所以你听不出来磁带在说什么。所以,练听力,必须从练口语开始,通过大声朗读,改善自己的语音面貌,当你的口语熟练了,能做到读得准,读得快,学会连音和吞音时,自然就能听懂。
所以正确练习听力的方法是,先粗听一遍,做题,然后去读听力材料原文根据录音:校正自己的发音,适应录音的语速,模仿其发音。这样,争取做到无瑕疵听力:一套题反复听,注意情境特点,每词每句都听懂。把一套材料用到极致,胜过浮光掠影地听一百套材料。
5.有超强的执行力
前面讲的内容,可能让大家热血沸腾,但是光有热情还不够,让学习热情发挥最大效益的法宝,是执行能力,送给大家六句话,希望你们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强在制定计划,而是强在执行力上:
明确了方向和方法,就去做吧,有困难也要做;
颠覆自我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贵在坚持;
学习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快乐的过程,必定是艰苦的、孤独的;
学习能带给你最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过程越痛苦,成功后的满足感就越大;
学习上的强者必然有极高的专注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高专注度和恒心是未来成功的法宝。
家长怎么帮?
1.用检查代替讯问和唠叨
每个家长都想要做孩子学习路上的帮手,但我们要注意,行动上的重视才是真正的重视,不在行动上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只用抱怨和唠叨表示“关心”,其实也是一种“伪关心”。我们要做的有:
孩子写的文章读一读;
孩子的单词考一考;
孩子的卷子翻一翻;
看看假期辅导班的讲义上有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孩子做错的题问问他自己能否总结经验教训。
2.钱要花在刀刃上
孩子的学习,一定是需要花钱的。我虽然是老师,但同时也是家长。我一直认为,给孩子学习上花的钱,不能算作消费,而应算作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一点——把钱花在刀刃上。
课外补习和辅导资料千万不要贪多,不能盲目,适合才是硬道理。
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一旦学了就要落实。报辅导班并不是家长帮助孩子的终点,而是起点。对上课效果的监控也很重要。及时与孩子交流上课的感受,帮助孩子评估当前辅导班是否适合自己,都是家长不能忽视的工作。
对于孩子阅读的需求千万不要吝啬。要定期给孩子买书、买好书,扩大孩子的阅读面。读书的好处,小编就不在此赘述了。
写在最后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骗别人很容易,骗自己更容易,但是要骗这个世界真的有点难,你所亏欠的,终有一天会连本带利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