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择触动自己的知识点,让学习事半功倍
20210508《认知觉醒》读书笔记
做好学习的断舍离,可以让自己的时间运用的更加高效。《断舍离》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老师写的一本书,“断”就是断掉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舍弃不合适的东西,“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读书也是一样,无需照单全收,能够把一本书中最能触动自己的内容或者观点思考清楚就是很大的收获。
一直以来,不管是学生时代的学习还是就业后的读书,我习惯追求形式的完美,比如,对于学生时代的学习,我喜欢把一本书从头学到尾,不管是否是重点,现在看来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精力比较分散,当然学习的效果不太明显,或者说浪费大量的精力。实际上,人们常说的二八法则也适用于学习,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重要知识点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现在的读书,我还是比较在意形式上的完整,我觉得看本书,要把知识框架理清楚,再写读书笔记,画画思维导图,感觉这样才算学完整了。事实上,在看书过程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认知觉醒》这本书告诉我们,读书最重要的事情是寻找触动自己的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理论、一个案例,甚至是一句话,只要它能真正触动你,让你做出改变,看这本书就值了。有人说,读书不是为了复制99%的内容,而是为了邂逅1%。大概也是这个意思,读书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触动自己的点。否则,你学到的知识只是书本上的文字,不容易转化成你的行为。
人的能力是逐步提升的,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向外扩展,而扩展的最佳区域就是在舒适区的边缘。在舒适区的边缘的知识更容易触动我们,更容易和我们产生共鸣,如果在舒适区附近不断拓展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认知能力就会更快的得到提升。有些知识如果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可能处于学习的困难区,难以和我们产生共鸣,即使我们当时通过努力记下来了,很快又会慢慢遗忘,很难改变我们的思维,更难改变我们的行为。
书本的知识体系是作者的,而不是自己的,只需要掌握离自己需求最近的东西。这些知识碎片能够与自身紧密结合,慢慢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最终编制成自己的认知体系。体系的本质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碎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者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对知识的触动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对自己触动的文章或者观点,往往会放进收藏夹,但过段时间就忘了。当新知识触动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把它与自己的生活现实相链接,很快又会从我们身边飞走了。
为了强化这些新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触动你的观点、知识讲给别人听,让外行的人听懂,自己对这个知识的掌握就相对较为牢固。
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触动。对触动自己的知识或者观点要多思考,多与生活相关联,思考越深入,用起来就越顺利;
三是在生活中能够经常联系或使用这些知识,因为实践才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有人每发现一个触动自己的点,要思考到与自己生活或者其他知识相关联的五个点才肯罢休,因此遇到触动自己的知识,多问自己,这个知识点还能与那些知识相关联。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总之,读书与其他选择一样,要勇于舍弃,善于选择,对触动自己的知识点多些思考,会让我们的读书和学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