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候会嫌孩子动作慢,拖拖拉拉浪费时间,其实是我们没有告诉孩子什么是时间。你着急的喊叫“十点啦还不睡觉”,或者“八点啦要迟到了”,就好像我们听到宇宙50亿岁那样子 ,没有概念和意义。
时间这个概念具有流动性、不可逆转性、周期性和抽象性。怎样让5岁左右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呢?
第一步: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说一说哪些词汇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年、月、日、星期、小时、分钟、秒。比如可以让孩子感知一分钟有多长,孩子们闭上眼睛,爸爸妈妈给计时,安安静静的感受时间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觉,此举可以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
第二步:了解认识时间的工具——钟表。
仔细观察钟表,表盘上都有什么?可以看到三个部分,数字、指针、小格子。
都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是用来表示什么?
还有3根针,这3根针有什么不一样?小格子一共有多少个?
这是让孩子了解表盘的主要结构,通过仔细观察,孩子自己能发现一共有12个数字,3根指针和60个小格子。
在动手拨时间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知道其中的运转关系:矮胖胖叫时针,高瘦瘦叫分针,最细的叫秒针。
时针走的像蜗牛一样慢,走一步是一个小时;同时,分针转了一圈,表示60分钟。
仔细观察以后,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来制作一个钟表,动手画的过程中找一找每个数字、每个指针之间的关系和感觉,这是直接经验的积累 , 会加深对钟表的理解。
第三步:一一对应的认识时间。
从易到难的过程一步一步慢慢认。
1. 认识整点,时针指向数字几就表示几点,分针指向数字12的位置。
2. 认识半点,时针指向2个数字的中间,跟小不跟大,分钟指向数字6的位置.
3. 认识整分,时间指向2个数字之间,跟小不跟大,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表示多少分钟。
第四步:简单的推算
这时候强调孩子边拨边说,现在是2:00,再过一个小时是几点?
怎么说,带着孩子这样表达:2:00的时候,时针指向2,分针指向12,过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步,从2走到3,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所以再过一个小时是3:00。
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会推算了,孩子认识时间的程度就更上一个台阶了。
最重要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时间,渗透时间观念,比如列个时间计划表,几点几分干什么事。
既锻炼了时间的书写又督促孩子自己去认表。这个时间作息表可以做得活泼可爱,挂在墙上,有意识的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
比如可以记录一下孩子穿衣几分钟,几点出门上幼儿园,那么我们几点起床,晚上几点洗漱,洗漱用多长时间……一一记录下来,孩子就明白我大概做什么事情会用多少时间。经过几次调整时间表,孩子就能比较好的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时间了。信任孩子。让他们开始学习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主人。谢谢大家,分享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