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今天上课,讲到一个概念,说,朋友就是能够了解并尊重差异的人,而好朋友是了解,尊重并且能够部分接纳彼此的人。
很遗憾,在大学现在花最多时间在一起的人,以及初高中时代的朋友们甚至是我的父母,都未必有几个能够真正谈一谈心理想法态度的人。对,我们谈明天吃什么,彼此打着哈哈取笑,讨论喜欢哪种男孩,讨论考试怎么办,这些当然不是不好,只是时间久了,确实难免厌倦,翻来覆去这些ideas都越来越无趣,因为都是不涉及兴趣,大众性的一些话题,而且认识深度也就那样,也不能说的太偏激不然容易打起来。
而真正想谈的,比如 抽象一些的,目标高度和现存能力不匹配的焦虑,不喜欢平庸却又必然平庸的迷茫,一度没法开口或者好不容易开口了立马被judge,让我后悔自己为何挑起话题,多想说“对对 你说的没错
但是我表达的不是你理解的意思 你也不让我说我想说的事,我只能被动的嗯嗯嗯对对对是是是 ”好失败,身边的人都只能聊一些无趣的事情,并且都喜欢质疑我思考一些问题的意义(我寻思着我也不是啥文化人啊没啥思想的,但是对没有共鸣,没有讨论,甚至没有接受的情况感到无力)。
想到……就忍不住…
即便我刚刚哭完,回到宿舍都不受注意,知道我心情不好也懒得问一句(据说是觉得我不喜欢打扰所以不问,又或许是我藏的太深,影帝水平切换情绪过于自如)。我的情绪对他们来说不重要,因为她们相信我有能力处理,当然也是懒得过问,所以不主动关怀我心情。为伟大的友情致敬!
举个例子,我说,我到现在为止六级听力没练过,我很方,然后一小姐妹接嘴说,没事,我们平时也上听力的。我有点想生气,但是气不动。我说这话,作为朋友,是希望得到情绪上的宽慰或者实际上的建议(这里面男女倾向性不同),但是你跟我说这个??一个“没事”,貌似是宽慰,但是后面一句没头脑自己说出来都不相信的话,暴露是敷衍的本质。至于建议,能力所限,我不强求,但是也确实得不到。我明白,大部分的人,希望“身边的人过得好,但是最好不要比自己好”的心态,也明白,所有的人都是利己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任何时候对所有人,都是敷衍的漠不关心的,人有社交的需要,也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师范大学里的小姐妹,大多数应该都是要回到家乡附近的,其中大部分在初高中阶段已经有了固定的社交圈,我理解她们在大学“结伴而不结盟”的战略选择。但是对于我吧,我承认,我空虚我寂寞了。我的父母,不能理解我的一些烦恼(比如不喜欢平庸一成不变的生活,比如孤独),他们也不愿意尝试去理解,和他们说起来永远用自己的那一套鸡汤去解释。我的姐妹,塑料做的,如上所示(可能她们的冷漠我也不是完全没有责任,比如他们在宿舍发泄情绪瞎比比的时候,我在写作业,想做点自己的事情,一般回应比较直接,给出建议,因为不想每天都浪费大把时间在没意义的闲聊上,而且是都在一个空间,没法自由结束的闲聊上),我也不敢和她们真正说些自己的烦恼,我不敢,怕自己失望的想死后悔说。可能这就是话不投机吧。
我想,我最好还是不要想自己活了这么多年,基本没有几个理解我,愿意接纳我的人的悲惨事实,也不要去想,我的生活圈子会慢慢固化,类似的这些人,基本就慢慢固定了的真相,也就是说,我不得不习惯于此的未来。然后我就很难受了。
然后,我一难受,就不太想理他们,觉得没意义,反正塑料的,然后,我就很沉默,沉默久了,敷衍久了,就更加难受,压抑。人啊,还是要装傻的,不然要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