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碎片时间,开始学习张宏武说正面管教《新知父母的7周课》
想听的爸爸妈妈,可以上喜马拉雅搜索张宏武说正面管教
第三课:关于“不要”的表达方式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不少家长都经历过孩子各种探索的过程,比如用手去摸电源插头,看到地上有东西就往嘴巴里塞,或者翻箱倒柜,我们下意识第一反应就会说:别动,不要吃脏东西!大了一些,我们甚至会听到家长说:不要跑,不要闹,不要玩手机,不要打游戏,不要总是玩,不练琴。。。,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些对孩子不管用,他们对这些话天然免疫,充耳不闻。
做一个实验:深呼吸,吸气、呼气。。。接下来请大家千万不要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接下来请大家告诉我究竟你们大脑中出现了什么?如果没有猜错,你的大脑里出现了一只粉红色的大象,对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啊,明明我们说的是不要想啊,明明我说的是不要想,为什么这只粉红色大象就跳到你的脑海里了呢?这就是我们人类大脑的神奇之处,对于类似的不要/不/别这样的抽象词汇,没有对应的图景符号,而这些字眼后面的名词动作,往往却又对应的画面,大脑往往就呈现出后者了。而且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他们对于“不"这个禁止性词语的理解,可能和我们成人认为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对任何年龄段的孩子包括承认,对“不”的感受和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果你愿意,我邀请你在今天课程结束后,闭上眼睛,邀请一个家人对你说“不",来感受一下你的情绪包括身体的反应,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总是听到“不”的孩子,他的情绪和反应是怎样的?这样我们也会理解,一个孩子为什么你叫他不要跑,他却跑的更欢,不要叫,可能还会尖叫。
理解成因,还要学会如何应对?给大家三个建议:以“不要跑”为例
1.告诉孩子可以怎样做,而且和孩子一起做
(比如说:不要跑,我们可以喊他慢慢走,拉着爸爸妈妈走,或者靠边走?同时做到去拉住他的手慢慢走!@做总比说重要)
2.有条件的许可
(比如是真的不能让孩子跑妈?那什么情况可以跑?操场上/人行道/公园草坪上可以跑)
3.给孩子选择
(你愿意像大象一样咚咚的走,还是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的走?)
4.提出启发式的问题
(在拥挤的地方,怎样走是安全的?)
那是说做父母永远不能说“不”吗?当然不是,我们只是体会“从无到有,从不到是”的沟通思路的转变,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请大家思考我们的“不”语言可以怎样有效转化?
作业:
觉察自己对孩子说的不的话,然后我们来尝试一下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邀请大家一起把觉察和尝试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