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那些光影承载我们的激情与热爱
《岁月的童话》
编辑:律明流
导语
这是一部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电影,出品的年限很早,因为并非是宫崎骏执导的作品,我几乎都不知道这部影片,在一位编辑同事的大力推荐下,即便并不情愿,但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这部看起来故事起伏不大的动画电影,不过在这部电影平淡的背后浓浓的人文关怀却的确让我印象很深,欢迎走进今晚的心灵影吧 走进平淡温馨的《岁月的童话》。
电影放映室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妙子的27岁职场女性,在东京长时间的工作后,某日向公司请了一个为期十天的长假,去姐夫的乡下小屋去体验一直很想体验的乡村生活,在车站遇到了有点冒失的姐夫堂弟俊夫 并在俊夫一家人的照料下度过了自己为期十天的假期,在这十天里,妙子开始回忆自己五年纪时的生活,小时候热衷于尝试在不同的澡堂泡汤,第一次和家人尝试稀奇的水果——菠萝,以及自己的第一次初恋的过往一一浮现脑海,在这些美好古怪的童年的天马行空后,还有曾对算数除法难以理解的酸楚迷茫的回忆。在和俊夫在一起享受村里的各种事物中 采红花染红布,谈论农业的发展,淳朴但却有着对自然责任感的俊夫让妙子的思绪渐渐了解这片她从小向往却一直未曾踏足的地方,尽管对于俊夫奶奶请求她嫁给俊夫的要求感到很突然无措,但二人并未产生过多的隔阂,相反在离别的前夕,俊夫帮妙子解答了那个一直困扰妙子的 关于一个小男孩执意不愿和她握手的困惑,坐在返程的车上,妙子面临一个内心深处的选择 ,是否留下来,放弃东京的生活。
心灵影评
那些逝去的童年 不经意的环绕脑海
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在妙子成年的生活中 不断插入她对过往的追忆和思索,天真的小女孩和人近中年的女性,不经意间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一个懵懂 一个沧桑二者的对比中产生画面的倒置和人物错位感,导演用不同的笔触和些许差异不同的画风将童年与成年的两段岁月交替链接在一起,在主人公妙子的讲述中支撑起故事的线索和内容的转进。
成年的妙子声音平稳淡然的讲述起过往的童年,少女童真的声音渐渐响起,国语般的用调比日语版的要重一些,所以给人的差异感也更为强烈,尽管是同一个世界,但在画面的转切和调入调出间,童年的隽永和老时代的感觉油然而生,在主体世界中 开辟了一个新的属于主人公童年的空间。
这个空间里有温柔的妈妈 严肃的爸爸,时尚的大姐,有点嫌弃自己的二姐,慈祥的奶奶,以及一个似乎有些怪怪的 天真的自己。在五年级的生活中 无论是因为第一次被人告诉一个叫广田的男孩暗恋自己而羞的脸红,还是获知可能参演话剧团演出的欣喜都是那么的明显自然,那个凤梨被姐姐切开时的惊喜和快乐,那个男孩拒绝握自己手的困惑 一幕幕上演在脑子里,妙子此时已经距离那段时光有十余年的距离了,这时光却没有磨灭这些感觉 而是封藏了它们,在某个角落缓缓开启,让妙子想要用一个神奇的笔想把自己脑海中闪过的画面记录下来。
这种感觉是很朴实的,甚至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感觉,在导演的画面塑造上,一个梦被缔造,它是虚幻的,因为它来自支离破碎的回忆,它也是无比真实的,因为它确确实实发生过,只是我们回不去了,也无法改变什么。
这是回忆童年的残酷,也是回忆童年的美好所在。
画风塑造下的奇幻感
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电影有很鲜明的风格,它几乎影响一代日本漫画以及动画工作者,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这部电影老实讲制作工艺仍是很中规中距的吉式风格,谈不上太精细,如果不是有人非得一而再,再而三的让我看看,我大抵很片面的因为封面或者内容太不适合奋发有为响应十九大,投身无产阶级的广大热血中国梦纲领,就把这部电影pass掉了,但耐着性子看完后,我还是献上了我的膝盖,高畑勋 这个名字绕口的导演,在剧情和画面的把握上的确风格独到。
在吉式画风中,对少女的美好偏好一向是有目共睹的,但这部非宫奇骏吉卜力动画却以一个中年女性为主角,链接了整部剧情,但妙子五年级的形象却出人意料的耐看与精致,这个形象不在于画笔的繁复或者精致,吉式动画的精髓在这个小女孩的塑造上有很强的体现,一个短发 别着一朵小小的发卡,眼神明亮 鼻子小小的女孩,有点瘦 但站的直直的个头,时而有点脸红的低下头,迷茫的不知看哪 时而雀跃的开怀大笑着 蹦蹦跳跳,一个角色里注入了美好的所有构想 在一件普普通通的学生服和样式简介的连衣裙下里 让人看见青春童年里的那些快乐,害羞 迷茫 以及憧憬。
中年的妙子平庸且平常,看上去与少时没有丝毫的联系,她看上去有点泯于众人,有点呆甚至说是让人感到不好看,不喜欢。中年人的脸棱角分明 五官端正,比之对少女的几笔勾勒和描绘写白不同 似乎更为逼真了一些,可却让人很难感受到美感
此外大面积的景物绘画也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很好的将过往和现在并行但却分隔开,对于一个画面我印象很深,在广田和妙子的班级打完棒球赛后,在同学的怂恿下追上匆匆害羞走回家的妙子,但少年广田却不知道跟喜欢的人说什么好,一阵脸红过后有点怯懦的问妙子“晴天和阴天.。。。。你喜欢哪个?”妙子低着头回答道“阴天”第一遍声音很轻 仿佛难以察觉,妙子提高一点声音有重复一边,广田兴奋的难以自抑“我也是”开心的拿着球跑回家,落日的色调暖暖的,二人的身影协调的置身于这暮光中 远处的街道影影绰绰,妙子也开心的跑回家,初恋的感觉让她感觉自己仿佛飞翔在天空中。这画面中景物的协调搭配与重合很好垫起了此时的美好。
平淡的故事 折射另一个我
在豆瓣中看到这样一段,我想这种作为女性的角度评析与讲解更为细腻一些。以下是我觉得很好的一个影评。
据说,一个人不停地追忆童年,是很可疑的。
在去乡下度假的路上,东京上班族妙子一次次地记起小学五年级时的点滴往事:去热海泡温泉,第一次吃凤梨,严重不及格的数学考试,父亲的责骂,临班男生的爱慕,第一次月经……夜行的火车轰隆轰隆地前进,幽暗的车厢,空荡无人。
十岁小妙子童稚的脸从纱缦后探出来,露齿一笑。
为什么呢?她问自己。
那也许是一个蜕变的折点,而现在的我,也正遇到了另一个需要蜕变的时候,她想。
妙子27岁,工作,生活,感情,一切的一切都逼人而来。
临近末梢的青春如夏末的玫瑰,已渐露疲累的蔫色。
“晴天,阴天和下雨天,你喜欢哪一个呢?”
小学的时候我总是土土地,穿哥哥剩下的运动服,羊角辫,脸色青黄,没有画着白雪公主的卡通铅笔盒,没有漂亮的粉色头花,也没有男生的爱慕。
当临班那一个棒球打得很棒的男生拦在妙子回家的小巷,满面通红地问出这样的问题时,我和成年的妙子一起,微微笑了。
“那个……晴天,阴天和下雨天,你喜欢哪一个呢?”
“阴天……”
“我也一样耶!”
简单得近似不带意义的对话,却可以使两个小孩子快乐得飞上了天。是爱么?
需要求证么?
白云轻绕。
天那么蓝。
“需要12筐的红花籽才能获得一克红色……”
采摘红花,这就是妙子所谓的度假。
满坡金黄色的花朵,在日出的清晨,一朵一朵掳下来,捣碎,晒干,酿成胭脂。红,属于女孩子绝美的颜色。
妙子站在田间,戴着花斗笠,象一个心甘情愿的农妇般微笑,很美。
虽然无论怎么看,成年的妙子都只是一个庸常的年轻女子,相貌平凡,职位普通,心地善良,害怕改变。和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一样,面对浩大的生活,常感到力不从心。
整部片子画面流畅,舒服的色板,田地,清溪,大片大片深深浅浅的绿,淡墨的远山,渲笔。
很是喜欢。
“2/3个苹果,怎么用1/4来分呢?”
妙子给闵雄讲起初学分数除法时惨不忍赌的考试,25分。对这等抽象的算术,直到现在她仍有着执着的困惑--2/3个苹果,怎么用1/4来分呢?
据说,能把分数除法顺利掌握的人,在未来的路也是一帆风顺。妙子继续说,同班的百合子,成绩总是平平,可遇到分数除法的考试,她总能考100分。现今她早已顺利结婚,是两个孩子的幸福的母亲。
我却一事无成。
我也一事无成,孑然一身。
虽然,我的数学成绩一向算得优秀,且在众老师同学一叶障目的口碑中,算得是个聪明的孩子。
大多人的童年不知是不是都有着类似的遗憾。
妙子说起当时错过了的话剧团的角色,我看见她眼里无限的留恋。
如果有另一个开始,那么现在的我,会不会就可以是另一个人?
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如小妙子般任性,挑食,贫于交流,抱着隐忍的欲念,不肯出声?
是不是每个大人都如我一样害怕衰老,抱怨生活,下意识地逃避承担,推脱责任?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变成另外一个人,或是一只兔子,猫,什么都可以,总之能逃出现实的世界就行。
那时的我心思单纯,如一张白纸,最大的恶念无外是在期考成绩公布的前夜祈求大地震,远没有现在稍不如意便横生一把火烧了整个地球的恶毒思想,赖皮如一张白条。
其实同是对生活的逃避,没有谁比谁长进多少。
影片的最后,妙子在回东京的中途折回了村庄,放弃了她大城市的按部就班的生活,做一个农夫俊夫的妻子。童年时的自己和小同学在车厢欢腾,催促她快快地跳下火车。
在这一个蜕变的折点,她用一个五年级的自己去解决了她作为这一个大人的头痛问题。
画面美极了,满车厢欢腾的孩子,绚目的日色,时光重叠。
那是她自己的声音。
可以说是部出色的电影,也可以说它平淡无奇。
没有对所谓人性的深讨,没有大是大非,甚至不讨论得失,温馨小品。
童年及成年的妙子就站在时间的河的两岸,一起勇敢前行。
我便是我,已无法是另一个人。
生时陪伴,死则陪葬。
结束语
隆隆的火车驶过田野的路,过往浮现脑海,我不喜欢那些够多对过往的眷恋和追忆,也许这样我会渐渐忘记所有,忘记自己,但在死亡之前我可以说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从不羡慕老年,因为我终将老去。当我老年时我不羡慕青春,因为我也曾拥有 在我每个年龄的岁里月 我都是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