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这个学期新加入了一个篮球班,可是因为天气原因,也就上了一节课。上周,篮球教练说国庆要举行俱乐部的篮球比赛,我一开始是有点疑虑的,孩子才上了一次课,能参加比赛吗?后来,我跟教练沟通了一下,其实输赢不重要,重在参与,让孩子锻炼一下,挺好的。我跟大宝说了一下,大宝就问了句:“都有哪些人参加?名单出来了要告诉我!”
前天,教练在群里发了具体比赛安排以及小组名单,感觉教练这边考虑得挺周到,挺靠谱的。昨天,回家跟大宝正式说了这件事。没想到,遭到了他的坚决抵抗。
大宝直接回了句:“我不想参加,我不去!”
我恼了:“那天跟你说了,你不是答应了吗?”
大宝说:“我那两个同学XX和XX都不参加呀?名单上都没有他们的名字!”
我马上说:“那你的好朋友黄XX也参加了呀!”
大宝说:“教练又没有安排我和黄XX同组。我不管,反正我不去。”
我说:“妈妈那天都回复教练说可以参赛了,你现在又说不参加,你让我怎么跟教练说嘛?那你自己去跟教练说吧!”
大宝:“说就说!教练是哪个微信?哪个群?我自己跟教练去说!”说完,直接把我手机拿走了。捣鼓了半天,他挺认真地看了群信息,后面也没发啥,就直接把手机还给我了,还说:“我再说一遍,我不去!”
我觉得这样的对话再持续下去,肯定会越吵越凶的。我就先闭上了嘴巴,没说什么,可是心里在飞速地运转,到底要怎样才能说服他呢?
过了十多分钟,我平复心情,走进大宝房间,尝试与他再次沟通:“天天,能不能跟妈妈说一下你为什么不想参加比赛了呢?”
“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不想参加!”
“你是不是觉得刚进俱乐部,不认识那些同学,所以不想参加?”
大宝沉默。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没学多少就要去打比赛,怕自己打输了,丢脸?”
大宝还是沉默。
“是不是XX和XX叫你不要参赛了?”
大宝起身走出房间,“没有为什么,我国庆没空,我要看阅兵仪式!”
我追出去问:“你以前从来不看阅兵仪式的呀!怎么今年你就要看阅兵仪式了?”
大宝:“我以前是没看,可是我今年国庆想看了!”
这时候,老公从房间喊出一句话:“什么事情嘛?至于你们俩这么大声吗?不就是一件小事吗?天天,人家教练安排的是整个俱乐部的比赛,不可能考虑你们是否是同班同学的,只要去参加比赛就行了!”
……
我觉得我直接要原地爆炸。老公应该是想帮我的吧,可是他冷不丁中途插进来,嗓门那么大,我总感觉好像我也被指责了:不就是一件小事吗,你看你,还是处理不好!我觉得我心里堵得慌,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大宝直接又进了他房间,关上了门。得,沟通的大门再一次关上,我内心无比沮丧。
今天,我再次回忆起这件事,为什么昨天晚上的两次沟通都失败了?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我没有共情大宝。
我昨天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说服大宝,如何让他听我的?甚至我还一直觉得我是对的:答应教练的事要做到、要接受教练的周到安排,不就是一次比赛嘛,输赢不重要,重在参与,锻炼锻炼就好了……其实,我头脑中满是自己的理由,自己的预设,只是现在一个大人的立场,却没有去体谅大宝的心情。我想的只是如何解决这件事情,无论怎样采用迂回战术,怎样以退为进,看似为了大宝好,实际上出发点都只是在我这边。这根本不是共情!
假设自己是一个12岁的男孩,新加入一个篮球俱乐部,身边全是陌生人,突然教练要你去打比赛,跟一群毫无默契的队友,甚至彼此完全不认识,不知道名字。换了谁,内心总会感到惶恐、不安和茫然吧?我可以信任谁?我跟谁打配合?打得不好的话,会不会被嘲笑?传球错了,会不会被指责?别人会怎么看我?教练会怎么看我?……这么多复杂的感受、担忧,别人能理解我吗?
为了避免出丑、难看,我是否可以推掉这次比赛?——在大人看来,这是一种逃避,可是,其实,这是一种自保,确保自己不尴尬、不难堪。
为什么妈妈要那么凶地跟我说话?她为什么要站在教练那边来安排我的国庆假期?这是关乎我的事情,难道我还不能说声“不”吗?大人说的什么都是对的,道理都在他们那边!
——愤怒、委屈、誓死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当我尝试着去体会大宝的心情时,我感觉很惭愧。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没有学会心平气和地、民主平等地与大宝商量。因此,大宝觉得没啥好商量的,态度坚硬直接回复不行,就是对付我最好的做法。
我想起心理名师林甲针说的那句话“任何时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我现在由衷地感受到这句话的正确与深刻!没有共情,没有体察,你和对方根本就站不到同一纬度,那就更不用指望能圆满顺利地解决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