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新年的关系,又加上东北部寒冷的天气,工作方面也是冷清得吓死人。毕竟,在这个大过节的时候想要装修或者起新房的人不是跟家里人闹了矛盾,就是工作当作寄托的人。所以干脆让随便请来的室内设计师去放了年假,一个人在家清闲地研究厨艺。以为可以顺利度过一月一号的我,却在晚上九点左右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而且是从一个我基本不会用的帐户直接forward过来的。标题是:[ 多余工作室 敬启 ]。
有一丝小小的兴奋感,因为这是我以这个名称的一次收到信件或者邮件,而且还是以这么正式的题目,这在我从上一家建筑公司辞职后也是第一次。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型事务所,收到的项目暂时都是朋友,亲属这类关系圈的人直接介绍来的,邮件除了项目讨论和电子帐单什么的,也就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群发求职信。所以,直接让过来工作了几个月的室内设计师代为管理,只有在他去放假的时候,才转来我这里。
点开邮件,完全就是一封简单又公式化到令人瞠目的委托书。
因委托人的隐私关系,在此不便透露多余信息。但我方因贵司在社交媒体之广告而有相关项目望予以委托。如若有兴趣,请恢复该邮件确认,并建议会面时间,地点等相关细节。但请注意,此次会谈必遵守保密条约(请参考附件)并不保证项目正式委托,只做前期讨论用途。
我在心里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都是什么。我看到这种文体的信件就觉得好笑又讨厌。但有人会因为那种超现实地广告而找到这里,我真是觉得不可思议。
纯白的背景上画了一条线代表地平线,然后上面用淡灰色的11码字写了 多余工作室的名字,外加英文
Atelier Appendix.
其实是附录的意思。但在建筑公司久了的人或许会明白,那些被摆进Appendix章节的内容的无奈之处。如鸡肋一般与最终设计并无太多关联,然而终究有些必要的内容,也或者是用于参考的被摒弃的设计方案,还有的时候,根本就是为了凑页数。这种有却可以当作没有,但没有,却又仍然觉得少了些什么的部分。
然后公司的广告语上如此写道:
不为建造富于功能的空间,只为人生的踱步者寻找一处温暖而熟悉的密室。
这么酸的句子,也只有你这种曾经文艺过的人写得出来。合伙的朋友边笑边说。
或者说,在这个年代,似乎只有这么酸的文艺腔,才能让人可以服服贴贴地付钱买设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