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理解这句话这句话用了二十年,从少年,青年时代分别看这句话,去解释,就会得出不同结果,反映出的三种人生状态。
对少年时代的自己评价就是一个字“涩”。
当时老师讲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强调我们要诚实。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没有去质疑。这个说法传给了一代代的人。
正好应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像我们初中学习这句话意思一样,处在纯真的年代,都是不谙世事的少年,没有经历过社会捶打,天真浪漫,愿为理想努力拼搏。
对青年时代评价就是一个字“争”。
争的是名利。争做优秀的人。这句话含义就变成:知道就要输出,不输出谁去猜你的心思。不知道就要去虚心学习,研究,从而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博学;如果不懂装懂,逃避学习和提升这是自欺欺人,迟早会露馅,非聪明人所为。
就是要做“汝之秀,众不及也”!
在经历过一些事后,进入社会受到了委屈,伤害后,选择不在轻易相信别人,心渐渐被冷漠所填充,有了保护色,变得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变得一切向结果看齐,变得功利化,活脱脱把自己变成不喜欢的样子,成了一个社会化了的聪明人。
此为:看山是不是山,看谁不是水。
三十多岁的自己外圆内方,成熟的像个“小老头”。
此时解释是:一眼能看出事情的本质,看破不说破,是为“知之为知之”;不对不该知道的人说,是为“不知为不知”,这才是大智慧啊!”
不知经历过多少的酸甜苦乐,看透了人性和社会。从世间烦恼中解脱出来,活得洒脱,露出朴实无华的善,像极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可谓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