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是从何时起,对于时间的紧迫感仿佛一根弦,被牢牢钉在我的脑海中。
上次因为参加表姐婚礼,回家呆了几天。整理书柜时,无意翻出了小学时的日记本。
虽然笔迹稚嫩,记录的不过是流水账似的生活琐事,但每一页右上角“2003”的年份记载却赫然在目,默默提醒我:
原来十五年间的时光,都已经被珍藏在这小小书页上的无数个四方格子里。
那晚,一边看着新闻,一边跟父母聊起“时间”这个话题,唏嘘道:连自己都到了以前从来不敢想的年龄
母亲倒是不以为然,应声道:跟你一起长大的表姐妹一个个都嫁人了,如今不也就剩下你还在念书,时间怎么不快?
我苦笑不得,细细想来,倒是真的。若是从六岁正式入学算起,六年小学加上六年中学教育,再加上四年本科和三年研究生,我居然整整念了十九年书,古人的寒窗苦读也不会超过二十载吧。
如今,终于即将毕业,即将正式告别校园生涯,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内心竟然莫名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难以言说。
2.
前两天,最后一位室友也收拾好行李,整理好行装,要启程回家了。我们笑着告别,说着年后见。
送走她,看着空空落落的寝室和陪伴我的“照壁孤灯”,猛然可以体会在今年六月的毕业季之后,我们各自漂泊异乡是种怎样的滋味了。
越是此时,越觉得当下的每分每秒该是多么难能可贵:
譬如,还拥有最后一个寒假;还能在空旷而静谧的图书馆随手翻看闲书,然后写点没什么人爱看的书评;
还能遇上一场大雪,见到怒放的红梅被冰晶包裹的奇观,和好友堆一个丑丑的雪人;还能亲自到现场见到来学校访问的英国首相......
我对朋友说:到目前为止,我对于自己的人生还挺满意。
为什么不呢?
虽然在世俗的眼中,我尚未成就一番事业,尚未遇见对的人,尚未真正踏上职场,也不会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甚至还更喜欢独处的时光。
但是,那又怎么样?
这一切丝毫不妨碍我为自己设立新年的目标,不妨碍我继续坚持读自己想读的书,写自己想写的文字;
不妨碍我随手抓拍身边的电线杆和印在天上的凌乱枝丫,更不会妨碍我在忙碌一天后奖赏自己看一部电影,然后踏着月光回家。
因为我逐渐明白,时光的流逝之所以会带来恐惧,其根源在于我们对于它的利用效率以及情感联结未能达到自己期许的状态。
当想明白了,日子过得踏实,能感受到内心的笃定和一点点像竹节般的成长时,一切的恐惧突然像一阵青烟,就这么散开了。
3.
前段时间上映了一部暖心的片子,叫《奇迹男孩》。其中有句台词是:“我们的脸庞记录了我们经历过的时光;而我们的心灵则指引我们走向要去的地方。”
人生在世,也不过就是短短数载光阴。正是因为生命的有限,每一段时光才显得弥足珍贵,更值得我们用心灵去感受与品读。
当我尽自己全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英语老师,我始终坚信耕耘与收获之间纯粹的因果关系;
当我将闲暇的时间投入读书写字时,虽然不曾刻意宣传自己的公众号,阅读量也不高,但是能够体会到纯粹的读书写字带来的心流体验,甚至将读书心得化作实际行动,来记录自己的成长,我就觉得“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直很喜欢木心讲的那句诗,被罗胖在跨年演讲上引用之前,就很喜欢了。他说:“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正如辛弃疾的那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当然,柳如是的名字就是从这句词中得来,这是旁话。
无论是岁月,还是青山,无论是如今最后的校园时光,还是今后的坎坷征途,无论是一马平川,还是星辰大海,我定不负这每一场邀约,定对酒当歌,见其华彩。
然后,在一方小小的键盘上,将这些日子以文字的形式一并珍藏,用时光作佳酿,于生命的终了,对自己说一句:我不曾辜负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