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不公平对待时,我们往往会有“凭什么这样对待我”“为什么只有我被如此对待”之类的念头生出,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这些念头所带来的情绪常常就是愤怒,甚至怒不可遏,再然后就是对相关人和事的憎恨。
到了这一步,就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比如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人经常会不可控地对自己亲近的人暴怒、发脾气,这一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证实,如果你是上班族,不可控的愤怒很可能对你的职业生涯也产生负面效果。
事实上,愤怒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因为当你处于愤怒的漩涡时,很难进行平静地思考和冷静地分析,这样就无法有效地处理遇到的问题,难以冲破困境。
所以,想要好好生活在这个没有绝对公平的环境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是很有必要的,那么现在,《控制愤怒》这本书就告诉我们究竟如何有效地控制愤怒。
本书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著作最丰富的作者之一,在2007年的《今日心理学》杂志上,他被誉为“活着的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是史上最长寿的心理学家,被美国媒体尊称为“心理学巨匠”。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让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教我们如何控制愤怒吧。
当心禁区,不要误入
面对自己的愤怒,每个人的处理方法都不尽然,有人任其肆意发展,也有人会想办法进行控制,可是,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具有可行性。
书中,作者针对控制愤怒的方法,点出了五大误区:
一 通过发泄方式来减轻愤怒
经常会听到有人建议,生气愤怒的时候一定要发泄出来,方式可以是大喊大叫,可以是怒砸抱枕,可以是剧烈运动,这样愤怒的情绪就会有所减缓。
作者在这里讲了一个他同事经常会讲的笑话:“你是如何做到进卡内基音乐厅表演的?”“练习,练习,再练习。”“那你是如何变成一个容易发火的人的?”“练习,练习,再练习。”
愤怒的时候所进行的所谓发泄,的确可能会带来短暂的舒适,但是却是在不自知地让愤怒的情绪一次次延展。
二 愤怒时采取暂停策略
在觉得要爆发时赶紧按下暂停键,这样就可以及时进行情绪止损,比如工作不顺心时可以放下手上的事务,出去走走,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尽快翻篇,再无瓜葛。
看似有效,实则暗藏就里,这样的暂停说白了就是一种逃避,逃避这种行为无形中给人的感觉就是难以沟通,能力欠缺,当然,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三 愤怒不是你得到想要的东西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同理,会愤怒的人就可能会取得主动权和领导权,这可以理解,可是,以愤怒、发脾气为筹码,又怎么能真正得到想要的东西?
长久的专制和暴躁只会让身边的人离你越来越远,可能别人表面会服从,但是你怎么知道是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可能已经是众叛亲离而你却还沾沾自喜。
四 洞察过去可以减轻愤怒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要提高打网球,而教练却一直在弄清楚你是如何形成不正确的打球姿势,一直在探索曾经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让你打网球出现了一些问题。
可是,当这些都找到了,有什么用?对你提高打网球根本没有帮助。
过去的某些经历可能导致你现在的愤怒,然而弄清楚这些经历只是对当时的害怕和愤怒一遍遍地重温,并不会对现在减轻愤怒有丝毫作用。
五 外部事件惹你生气
如果外部事件是惹人生气的源头,那么,也就是说跟人本身没有关系,可以理解为面对一件不公平的事,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愤怒。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面对同样一件事,比如塞车误事,有人淡定处之,有人破口大骂,众生百态,各不相同。
这五个误区,我们学习控制愤怒时需要注意,不能只看到眼前,要看得长久才是正道,那么怎样才算是有效地控制愤怒呢?
挑战,非理性信念
面对不公平,我们常常很愤怒,很生气,然而导致我们产生这些念头的因素又是什么,作者在这里提出了四大非理性信念,可能导致我们生气,愤怒甚至产生杀人的念头。
别人怎么可以不考虑我的感受,对我这么不公平,这简直糟透了!
我无法忍受他们这样对待我!
他们绝对不应该、不可以这么过分!
他们这么坏,实在太糟糕了,不配过好的生活,应该受到惩罚!
这些包含“简直糟透了”、“无法忍受”,“绝对不应该”、“太糟糕了”相关字眼的念头,就是所谓的非理性信念,有了非理性信念的加持,我们很容易就进入到肆无忌惮的愤怒中,被不甘和嫉恨充斥得满满当当。
通常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经历着双重痛苦的折磨,其一是遭受挫折带来的痛苦,再有就是低挫折容忍力带来的痛苦。为了减轻非理性信念对我们的影响,就需要将这些非理性信念转变为理性信念,从而将不健康的愤怒、抑郁等情绪转化为失望、不满等健康情绪。
当然了,事情本身的发展我们无法控制,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只能控制我们自己对待事情的想法,按照作者的说法,这个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觉得别人太糟糕,以致让我们愤怒,可是,糟糕的情况已经存在了,那就改变自己的想法吧,别人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那么糟糕,可能他们也不想这样待你,也可能他们有苦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为难的时刻,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人是绝对的坏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潜在思维中,“好人”就只能做好事,“坏人”就只能做坏事,如果哪天好人突然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便被一朝打入修罗地狱,万劫不复。
坏人也不能做一件好事,因为这很难取信于人,就像很多经过改造学习的人,洗心革面之后,大家看他时却总是带着有色眼镜,这就是原因所在。
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希特勒也做过许多的好事,事实上,全盘的否定只能起到误导作用。
所以作者说,你可以喜欢或讨厌任何事情,但是不要将某种特性的判断应用到对一个人其他方面判断。如果能意识到那些非理性的信念,并且积极改变这些信念,那么就能够明显地减轻愤怒情绪。
放弃那些对别人要求的“必须”、“绝对”,放弃那些非理性的信念,可以转换为:“别人没有考虑我的感受,当然我希望别人最好会考虑一下我的感受。”“他们这样对待我让我有点不开心。”“他们是有点过分了,这不是我所希望的。”
这样想了之后,愤怒的情绪便转化成了失望、不满、伤心的健康情绪,即使表达出来也不会像愤怒那样伤神伤人,因为愤怒是一种不健康的情绪,可以有,但不一定每次都要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
愤怒,源从何处
愤怒,有时候不是为了愤怒而愤怒,而是用愤怒来掩饰羞愧感和尴尬,作者认为,愤怒常常根源于羞愧感和内心深处的不自信。
举个例子,你很想拒绝朋友的要求,因为你不想那么做,但是如果拒绝了的话,你可能会担心如果你不同意,朋友会不开心,会疏远你,所以你压制自己按朋友说的做,但是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你可能会恨自己总是没有主见,恨自己总是这么软弱,因而发火,变得愤怒。
这种情况,作者认为就应该进行自信训练,如果你很想拒绝朋友的要求,但是又有所担心,可结果还是同意了朋友的要求,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强迫自己拒绝别人,直到你对坚持自己的立场感觉很好,而不是前怕虎后怕狼,因为我们不需要别人认同。
即使别人不喜欢你,你也不必讨厌自己。
面对自己,我们要做到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包括所有好的、不好的方方面面,要习惯承认自己的错误、过失和不道德,这没有什么可耻的,反之如果一直被自己的这些问题扯后腿,从思想上不能放过自己,对建立自信毫无益处。
这需要完全接受自己的决心,不管自己做了什么,包括愚蠢地使自己生气,都要无条件接受自己,同时进行日常的自信训练,从而逐渐建立自信心。
当我们有了足够的自信,就会拥有更多的勇气,可以在面对不愿意的要求时自信地拒绝,可以被不公平对待之后勇敢地反驳,不必再通过愤怒来掩饰自己的不自信和羞愧感。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不管你说了什么话,还是做了什么事,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考虑和看法,同时,我们也做不到阻止别人说我们不喜欢的话,做我们不喜欢的事。
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想法,多去理解和包容给我们带来不公平的人和事,没有谁天生就是以敌意面对世界,虽然我们不可能是每个人的解语花,但是可以做自己的领路人。
要有这样的心态,就先得有这样的格局,让自己充满自信,不要被人云亦云践踏地一无是处,别人的建议或意见都可以听,但是人生始终是我们自己的,所以不能被别人带来的不公平冲晕了头脑,接着又被愤怒蒙了心。
控制愤怒,从改变心态做起,从接受自己做起,保持初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