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者的话说:《基业长青》一书,其实不是讲如何创建“可以”长青的基业,而是说,我们应该创建那些“值得”长青的基业——创建一家有内在品质的公司,如果它不幸消亡,那会让这个世界感觉若有所失。我的理解是要想做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首先要选准值得长青的基业然后把业务做得足够融入社会,足够入世,企业的本质就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然后获得相应的回报,可见一家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必定是能够持续不断为社会提供价值的。
全书分为:翘楚中的翘楚、造钟而不是报时、超越利润的追求、保存核心刺激进步、胆大包天的目标、教派般的文化、择强汰弱的进化、自家长成的经理人、永远不够好、起点的终点、构建愿景;从这些形象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本书大致想陈述什么样的内容。我认为首先要提的是本书作者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如何去研究一个题目。
研究目的
1、找出最为高瞻远瞩公司共同拥有、使他们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并把这些发现化为有用的观念框架。
2、有效地把这些发现和观念向大家介绍,以便影响管理方法,造福想要创立、发展和维持高瞻远瞩公司的人士。
研究对象
避免偏爱和信息掌握不全面而导致标杆企业选择错误——在大范围基础上,找出不同规模产业、形态和地理位置的杰出公司,针对这些CEO进行调查,由他们协助拟定目标公司名单(高层从业者拥有超越学界的务实知识同时比较关注行业杰出公司的情况)
研究方法
作者们采用的是比较对照的研究方法。首先要避免一个常识性错误,例如在找寻共同特质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大楼,于是我们就会下结论:高瞻远瞩公司一定与大楼有关,显然这是极其荒谬的。其次在对照组的选择上作者们也是精心选择:创立时代相同、创业时的产品和市场相似、受访CEO提到的次数较少、对照公司并不差劲。
研究内容
从历史的角度、从公司诞生之初至今的时间长度上来回答一系列问题,因为这样的研究结论才具有普适的价值,也因为只有站在历史的维度才能真正了解一家公司背后的根本动力。之后就是面对如此繁多的内容到底该从何处入手,诸如: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文化、价值观、、、为了全面而系统,作者们用组织流分析系统搜集资料后梳理标定了9大类信息,然后从海量的数据资料中归纳出几个贯穿全局的重要概念,寻找反复出现的模式,辨认基本的趋势和力量,最后把研究结果和观念放在严肃的实际情况之下考察,形成闭环。
研究结果首先要破解大家的12个迷思,也即大家并不正确的通常认知(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高瞻远瞩的公司需要杰出而且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利润为首要目的、高瞻远瞩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唯一不变的是变动、绩优公司事事谨慎、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绝佳的工作地点、最成功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公司应礼聘外来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愿景宣言”)
优秀卓越的公司是领导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单一产品的成功也并非经营的至高境界,做企业的只有为企业打造卓越的基因才能赋予其强大的生命力,使其不断创造卓越的产品,最终基业长青。正如致力于造钟才能实现精准的报时一样,把做产品当做过程,而把做一家卓越的公司作为目标才能使之长青,反之,如果把创造成功的产品当做最终结果去追求,则本末倒置终将行而不远。
从发心开始就拥有超越利润追求的公司更加能够基业长青,短期的利益追求和长期崇高的理想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兼容并蓄的。我们用务实的理想主义来描述默克公司:我们要始终不忘药品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来讲,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他们,就没有生命!同时,研究也未发现任何特别的理念内容和成为高瞻远瞩公司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理念的真实性和公司持续一贯符合理念的程度要比理念本身更重要。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或者外界的肯定,也不会随着当时的趋势和市场情势摇摆。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是作者们的又一发现,核心的理念是应当不变的,而这些核心所指导的具体行为是可以变化的,是应当变化的,制度要变、文化要变、策略要变、标准也要变,唯一不变的是核心理念。同时刺激追求进步、自我革新的探索、创造、发现的原始驱动力,使得公司能够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