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很美好。”
我们见过很多次面,理应非常熟悉,不该如此生疏。
单独见面,我们都非常沉默。
也并不是无话可讲,他家的宠物狗,他独居的生活,他最近在做的事情,以及最重要的,中午吃什么。
现代人善于制造暧昧,可我们之间丝毫没有任何错觉和误判,就是最普通的那种朋友。
聊了一会儿,忽然发现没得聊了:宠物他自己也好久没见——寄养在宠物店,独居的生活一个“爽”字已经完结,最近什么也没干只是觉得碌碌,中午找了家店,决定吃什么之后坐定,然后就剩沉默了。
以上,我习惯性地把沉默作为一种不熟的评判准则。但真的是这样吗?
有句诗令我向往:“不说话,就很美好。”我也觉得那是一种很美好的默契,但是,总会有点怀疑。长久没有经历沉默,忽的不习惯。在喧嚣的人群中学会说话,却闭不上嘴巴了。人们都习惯用对话来打破沉默和尴尬,但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尴尬吧。
就像聊天记录上的“啊哈哈哈哈”一样,并没有活跃气氛的作用,浓浓的尬聊气息。而我们只是越来越习惯这样的感觉,并不是真的喜欢这种感觉。
所以我觉得,有一个可以沉默的朋友,也不失为幸事。
沉默不等于尴尬。尴尬的表现也不是沉默。
真正让你舒服的人,是你想说点什么就脱口而出、想回他的话就回的人,即使不说话,也不会尴尬。
正如你在地铁站很陌生人聊的起劲但自己一点也不开心一样,你跟自己的朋友就算是没话说,也会是很舒服的状态——那才是朋友。不用紧张兮兮的想下一句要说什么,也不用在没话题的时候绞尽脑汁的想一个能维系“聊天”这件事情的话题。对话不是为了对话,而是为了交流。说的目的不是说,而是为了听。
如果因为日常的对话惯性,打破朋友间沉默的舒适感,那就得不偿失了。
谁会记得跟那些不熟的尬聊对话呢?而谁又会忘记朋友间那恰到好处的沉默呢?
我们总觉得没有对话的人在一起会尴尬,会不舒服,但当我们真的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朋友,我们发现其实沉默和空白竟然是我俩的最舒服的相处方式,我们可能会难以置信,但我们慢慢接受,慢慢感受这种感觉的美好。我们终于明白,这是一幅白描,不说话留下的空白是一种共同的默契营造的美好氛围。
一顿没有什么话的饭,朋友坐在对面,偶尔发言,随口搭一句,不刻意,不违和。真的没什么不好。
谢谢这位朋友和我一起,好好吃饭。以及,好好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