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平水韵写诗?

平水韵的来历和发展

依平水韵的意思是依照平水韵的方式来读字,而“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
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
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今人所说的《平水韵》实际多指清朝的《佩文诗韵》。
依平声韵的意思是依照平声韵的方式来读字,而平声韵是汉语中读音为平声的单字归类。
古今韵书都对汉字读音作了分类,凡划入平声的,都称为平声韵。
“平声”是汉字声调的一种,与“仄声”相对应。
古代音韵学将汉字分为四声(如平水韵):平、上、去、入。
在这里,平,就是平声,与上声、去声、入声相对应。
现代汉语也将汉字分为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这与古代的划分不区别,主要是古今语音变化造成的。
写诗时如果用平水韵,是不是就只能用平水韵里面那些字。

一、平仄音

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是肯定。

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一准出现错误。

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声,而入声字,又偏偏就是诗韵中的仄音。

小编对入声韵字最头痛,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里,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多为入声字的错误使用。

入声字怎样才能记住?有人总结了窍门,但我不太认可。

小认为入声字的掌握,应该是在长期写作时慢慢感悟出来的,在不熟悉的时候,只能靠查韵书去确定,这样做虽然比较烦琐,但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现错误。

入声字韵书上写的很分明,这里就拿几个字作为例子,不过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字可不是平音,而是仄音:剥、吃、出、激、息、等等,这些字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阴平”,但在诗韵里,它们都是仄韵。

附加讲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

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其实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

比如“乙、亿、邑”,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部,可在普通话读来却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能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光是平仄音就说这么多,其实,如果手里有一本韵书就是最方便的事情了,许多字的平仄音在吃不准的时候,就可以翻查。

过去小编比较喜欢使用“平水韵”,而现在只喜欢在书店里购买的《诗韵新编》,在本书被称为“新韵”,而新韵就是改良后的古典诗词的韵书。

如果到一些比较大的书店里去,应该可以找到这类书卖。

(三联书店里就有这些书籍)。

附:《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本定价10.60元 二、关于韵的几个概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实,一个字如果出现在诗行中,它的平仄音可以称为律,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律”,一个字在韵脚处才叫“诗韵”,如果出现错误,就被称为“出韵”。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甚至连民歌都会押韵。

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于是,“押韵”又称为“合辙”。

一般人在写古典诗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习惯不按格律平仄去写诗词,他们在格律上的使用,习惯按普通话发音确定,所以,出律与否不提了,本就没有按格律写作,但是,韵却很可能出现错误,我固执的认为,一首古典诗词,它能错律但绝不能错韵,否则就完全谈不上古典而属于现代诗歌,甚至属顺口溜了。

另一部分朋友喜欢按格律写诗词,参照的韵部多为“平水韵”或者是“声律启蒙”里的规定,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尽管已有不少人呼吁以普通话发音去确定一首诗词韵声部,但是,这些呼吁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或认可,所以,如果想使自己的诗词在韵上不出现错误,还是要使用古人为我们写出的这些规定。

牵扯到韵的使用问题其实不多,除了用字可按韵书规定外,再就是把几个必须掌握的概念弄明白就可以了。

总结归纳一下与韵有关的定义,也算是名词解释吧:

1、通韵:古体诗写作时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2、窄韵:某韵部的字数很少。

(宽韵与窄韵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韵:应该按词谱规定用韵时,诗词里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叫做出韵。

4、和韵:在唱和别人诗词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作诗叫和韵。

5、次韵:也称“步韵”,既用原诗词相同的韵字,且前后秩序都必须相同。

6、用韵:既使用别人原诗中相同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韵:既用与原诗词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韵:既首句与末句押韵,第二句与道第二句押韵,以此类推向中环抱的押韵方式。

9、偶韵:既逢偶句才押韵 10、随韵:既一呼一应进行转换的押韵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韵,下句随押。

11、排韵:既从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种韵。

三、对仗: “对仗”如果细说,不如买本书自己细看,主要是内容实在太多了。

记得当初我看见“对仗”这个词的学习资料居然有那么多的时候,吃惊极了。

总以为掌握基本知识就够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了解。

在对仗的每部分里,又分出各小部分,枝枝叉叉难以在这里归纳全面,所以,只能拣一些易记、多用的知识作为笔记内容,再深的知识,就必须看书了。

诗词中的对偶,就叫做“对仗”。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由。

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

...

古诗中的平仄是怎么分的,能不能举例子说明一下,何为平水韵,何用...

小学学的拼音,一声平二生扬三声拐弯四声降,而其中的一生二声为平(阴平,阳平)三生四声为仄,所谓押韵,就是平水韵的用法古代分的很清(206韵和107韵106韵),其实简单的说,用同一个韵母(拼音中可以标记一二三四声的字母)开头的为同一韵。

比如古代上平一东韵 所有韵母为 ong 上平二冬也类似主要是古今读音变化上平三江韵 韵母 ang 以此类推作用就是押韵使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古代讲究也很多,就不多说了可以查一下平水韵韵部

诗词中的平仄是什么

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古诗中所谓的“合辙押韵”是什么意思?

合辙押韵指的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前车后辙,顺口、听着舒服,富有音乐性的诗词,诸如对联,歌词、唱词、对白等。

合辙,跟押韵的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先说合辙——“辙”,在生活中是指车轮碾过的痕迹,叫车辙。

合辙,说白点,就是后面的车轮子要走在前面的车辙里,不能跑偏。

而在诗词中的所谓“辙”,则是指“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

再说押韵, 韵,就是和谐而有节奏的音乐或念白。

说到人,文人雅士往往被称为有风度,风致,情趣,韵味儿十足,等等。

而说到诗文, 就是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的句尾,即:每一个句子的最后那个字。

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诗、词和曲一般都是要押韵的,诗词曲的韵都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

诗韵最早形成,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很详细的广韵。

而后在宋词兴之后,才有了词韵。

而戏曲的十三辙,则是在明清时代形成的。

古体格律诗,到清末使用的官韵,是通称的“平水韵部”。

在民国以后就没有官韵了,而写旧体是的人仍依“平水韵”,但平水韵部里的许多字,和现在的语言已经脱节了。

而且有许多的字和现在的语言根本不同了。

因此我极力主张用汉语拼音为标准的新韵。

只要依照汉语字典为准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一首诗,后句要跟着前句的辙;每句最后一字,要押得住上句最后那个字的韵。

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但也有例外,根据诗词的内容,为着叙事的方便,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

例如著名的《长恨歌》。

合辙押韵,前呼后应,是诗词最大的语言特点之一。

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

正因为此,诸如《将进酒》《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才能得以口口相颂,流传至今。

平水韵中平声的三十个韵部是什么意思?古代的词是如何限韵的?

《平水韵》上平、下平相加,一共三十韵部。

每一个韵部下的所有字在古音中声调相同、韵母相同,可以在格律诗中作为同一首诗的韵脚使用。

所谓“限韵”,指的是一首格律诗限定用某一个韵部或某一个韵部中的某几个字做韵脚进行创作,古时科考常有此类规定。

至于填词“限韵”,我还没有听说过,一是词的正统地位不比格律诗;二是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一直没有一部韵书,无法“限韵”,直到清代嘉庆年间戈载编辑了《词林正韵》,才有了一定的规范。

不过词的“次韵”自古有之,如辛弃疾和陈亮互相唱酬的六首《贺新郎》,如叶梦得、辛弃疾、文天祥、邓剡、张炎、蔡松年、赵秉文、萨都刺、李孝光、周用等多人次苏轼韵所作的《念奴娇》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