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今天是2020年9月29日,周二。
先去厨房,将昨晚定时蒸好了的豌豆米饭盛起来,然后开始煮小米稀饭。揉了一小团面,准备一会儿炕鸡毛菜、香菇、肉饼吃。馅是现做的吆,麻利着呢,切切剁剁拌拌就好。藕、牛肉分别备好,切好的藕片放水里,防止变黑,一会儿跟肉丝混炒。等开水、稀饭都烧好了的时候,我看看手机,哇塞,才六点半整。
古人说,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这话,一点不假的。近日来,我深有体会。事实上,什么事情养成了习惯,也就变得顺顺当当的了。譬如写作,如果哪天不敲键盘,总感觉有啥事没做似的。
下楼,倒垃圾和买些菜蔬回来。负责管理垃圾的这位老人,看上去脾气很是不好。唉,没办法,岁数大了,或许就会如此这般模样吧!我每一次来,他对每一个来倒垃圾的人,态度皆是不大友好的。他反复唠叨的也就那么几句:你看你,湿垃圾和干垃圾也不分开来,这让我怎么弄呀?有时候,他的语速飞快,我只能看着他的嘴巴在翻动,大概意思还是能弄懂的。因为,他总是在一边不停地说,一边动手挑拣着别人倒进垃圾桶里去的东西。他脸上的表情,一贯地彰显着很不耐烦的样子。而站着或者是坐在一旁的那位阿姨,却始终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着......
不管了,我是努力地将干湿垃圾分好,每次去倒的时候,尽量不被他叽咕。话说回来,人家也实属不易。
出小区东门,去海鹏集贸市场看看有没有我需要的菜蔬。其实,今早不买也行,我都准备好了。只是,思来想去,牛肉还是跟蒜薹红烧比较好些。时间宽裕着,出门溜一圈也不错的。每顿饭菜,尽量能做到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大白菜三块五一斤,两棵,九块;蒜薹九块钱一斤,不到六两,五块四。微信支付了十四块四,小伙子给了我几棵葱。
打道回府了。路上想着小龙女每天于微博里记录的菜蔬清单,突然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看着她那密密麻麻的字与一连串的数字,我算过,可观。可我从来也没计算过自己买菜的价格,就一个劲地告诉先生说,比老家的贵!人家倒好,附和着我说,家里的也贵。是呀,工资都涨了一些,物价咋能不涨呢?既是双节的到来,又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怎能不有所变化呢?
太阳从东边缓缓地升了起来,光线射在身上,暖洋洋的。秋分之际,早晚有点凉,但还不冷。我的方向感实在是太差了,这些天来,我一直认为这早晨的太阳就是从西边出来的。还好,只要找到回家的路,一切都不是问题。
我在走路的时候,这篇《慢煮余生》就已经完成了。现在再整理整理,过会儿推送出去,我的事情又好像做完了。接下来,便可以听歌、阅读;也可睡觉、看电视,抑或跟朋友聊聊天。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小日子。
漫步于小区,我见到的都是些匆匆忙忙的身影,听到的也是一些叮叮咚咚的脚步声。男的、女的,年少的居多,年老的却极少。即使有那么几个,也是步履蹒跚的了。
楼下,每天我都能见到一位老奶奶和她的老伴。她说,她是上海本地人,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腿脚不好,只能静坐。那条长凳,似乎成了他俩的专座。静坐,其实也很好的,也能养生。我也见过两三个走路歪斜的女人,没人搀扶的时候,手上皆有拐棍,上下电梯很是不便。我知道她们的艰辛,就如我的婆婆当年那般模样。于摇摇晃晃的日子里生存,可想那种无奈的滋味。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缺失,就是不可以缺失了健康的身体。没有了健康,一切都将归零。但谁又不想永远有个健康的体魄呢?年轻时的付出、拼搏,为了生存,不得不拼命。等到还未到年老的时候,身体便就开始抗议了。婆婆生病的时候已经七十五岁了,而我的母亲生病的时候却正值壮年。
床榻、药罐子跟母亲打了近十年的交道,最终,骨瘦如柴的她还是走了。那些日子里,我明显的感觉到,母亲有了厌世的情绪。是呀,在痛苦中挣扎的母亲,又能怎样呢?更何况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岁月?我们兄弟姊妹们皆是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行走。即使有孝心,也没那份能耐。现在想来,很是亏欠。
昨儿大姑姐于家族群里发了一个视频,视频的题目是《妈妈,我想你》。一个小女孩,仅仅唱了几句,就让我泪流满面。思忖了半天,还是回了大姑姐一句:想妈妈了吧?姐回:是的。我俩便没有了下言。在这个举国同庆、万家团圆的双节里,特殊的日子,又怎能没有特殊的思念?这份思念,唯有沉入心底了。母亲、父亲、婆婆、祖母,还有我的小姨,你们放心吧,我们都挺好的。
日转星移,代代沿袭,自古以来,人生就是这么重重叠叠的。对面又走来了一位颠颠簸簸的女人,她的年纪不过六十岁的样子,左腿拖着,左膀也悬着。她从菜市场买来了几头玉米,右手拎着。我帮她开了门,我俩一起上了楼 。
阳光明媚的时光里,国庆、中秋来临之际,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好心情,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一天。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儿女以及我们生活于这个真正和谐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