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从幼儿园接了儿子回家,路上他又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跟九班的小朋友又打架了。九班一个小朋友跟我一对,我说我们别打架,当好朋友吧。他说好。我们就是好朋友了。他打十班其他小朋友,没打我。”
我已经是第四次听到儿子对我说这样的话了。他们九班和十班相邻,没想到这些小东西竟也会有班级感,也会闹派别。只是儿子性格有些腼腆,所以不太适合“团殴”这样的事,显得有些不合群。这点我很是担心,怕他少了些男子汉该有的正直、勇敢和豁达。可是他却也有自己的交往方式,不那么刚硬,却仍有热情;不那么激烈,却也直接。我对他的这种方式有些无言。
教育一直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没有程式或方法可借鉴,也没有十足的成败区别。对他的很多行为,我没办法打分,所以只能间接的给他灌输一些观念,希望能给他树个路标。“以后慢慢长大了,你会遇到很多很多人,一定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你,你也不可能喜欢每一个人。要学会跟小朋友们一起玩,但好朋友不是打架才能表现的。”
这话儿子听起来特别费力。我说:“你每天在幼儿园,是不是喜欢见到杨老师和刘老师、高老师,还喜欢和刘浩然、王浩宇、高子谦、加乙丁他们一起玩?除了他们,你还喜欢读书、玩玩具。但是你就没有时间同其他人玩了,对不对?”他点了点头。我说:“那就是了,你不可能喜欢每一个人的,所以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喜欢你,因为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只能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你说是不是?”他眼睛有些迷茫,仍然懂事地点头,但我知道他听不懂。
其实,给儿子讲着人情世故,又何尝不是我对自己的暗示?我曾试着对生命中所遇到的人进行分类,却发现自己的关注度也只是停留在眼前和身边,而且竟还是对身边的人际关系网模糊到一塌糊涂。
但不管怎么说,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见并认识很多的人,还一定不可避免的,会与这其中的一部分人同学、共事,或成为亲密知己、或限于泛泛之交、或止于必要的接触、或因为误解而心存芥蒂,甚至成为仇敌。所有这些,都是缘份的驱使。缘分的深浅,让我们可以不远千里的相逢,也可以让我们对面无言而擦肩而过。
我将自己所遇到的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初次相逢便会吸引我,相处越久,越感觉他是一枚金子,即使有暇疵,也是可爱的。第二种是刚开始认识并无印象,但通过一些事情,会发现他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第三种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可能是对他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也可能是通过一些事情,才发现他不如自己想像的完美;还可能因为矛盾或误会,双方都感觉受了伤害,不可调解。
对于前面两种人,我会很愿意与他交往,如果他也喜欢我的性格,那我们就会成为很好的朋友。如果他想要与我保持距离,我也会收藏起情感,但绝对不会有怨恨,远远地欣赏也是美的,很久才有一声问候也足够回味。对于第三种人,我认为这是与我不投缘的一类人,即使相处不融洽,我也不会与他争吵,敬而远之也就是了。
可无论是哪一种人,只要是人,都会有他的闪光点、有他独特的魅力。那么,一定会有一些人喜欢他,也就会有一些人不喜欢他的。如果完全没有人喜欢,那么无论这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或有多好的相貌,他都是失败的,让人感到悲哀的。但他也一定不能做到人人都喜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规律。突然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个小段子“能温暖一个女人的绝对是暖男,如果温暖了很多女人,那是烧锅炉的。”好笑之余,也觉得缘分就是这么量身定制。
所以,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缘份,坦然面对他人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当然,良好的形象、正直的品行、幽默的谈吐、杰出的才能,还有善良、真诚、热心……所有的美好,永远都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