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来一个故事。
女主角和男主角谈恋爱。女主角极端作,男主角极端好;女主角不断作,男主角持续好。终于有一天,一切走到了尽头。
一天晚上,男主角喝酒回家,接到女主角电话:无法上网,赶快来修。男主角说醉了,明天去。女主角不依不饶,一定立即到!
男主角无奈,说打车去吧。女主角不肯,修完还要宵夜,你开车来。男主角说,喝酒了,开不了。女主角启动作死模式:我要我要我就要……
七八年前查酒驾还没那么普遍,男主角扛不住,就开车出来,父母也没能拦得住。
结果,中途把车开进江里,淹死了。
还有一个故事。
女主角热衷折磨男主角,男主角老妈受不了,索性让他提分手。但男主角一提,女主角就开启作死模式:割腕自尽安眠药,分分合合好多次。
一天晚上,两个人去吃饭,邻桌有人喝酒闹事。男主角提议离开,女主角想看热闹。
一个醉汉忽然吐她一口,女主角上去就打,醉汉拎酒瓶就砸。女主角害怕,把男主角挡在面前,结果被砸死了。
后来,男主角老妈安置完儿子后事,跟踪女主角到楼下,把她捅死了。六十几刀,刀刃都卷了。
不作不会死。
2
从前有一个野孩子,名叫彼得·潘,他会飞淘气爱冒险,常常和同伴们前往“梦幻岛”尽情玩耍。彼得·潘永远长不大,永远自由自在,永远只做孩子。
《彼得·潘》原本是一部舞台剧,后来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动画,在西方几乎家喻户晓。讲真,永远做孩子并非只是孩子们的专利,也是成人的梦想。
当一个人躯体成熟,心智却还停留在孩童时代,要么是弱智,要么是巨婴。所谓巨婴,就是成年版的彼得·潘,换句话说,就是患了彼得·潘综合症。
彼得·潘综合症,听起来有点云里雾绕的,翻译成人话就是公主病。为什么不说成王子病?或许是因为女人出现这种症状的概率更高一些。
当一个女人极度任性,很情绪化,自我中心,依赖他人,而所有的事情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想来进行,就会脾气暴躁,不计后果。
这样的女人,你一定遇到过,或者你就是这样的女人,只是症状稍微轻一些罢了。
当然,并不是说耍一点小脾气也要被归类,也并非把所有女人说成情绪化的动物,得了王子病的男人又不是没有。
但女人的确更容易受情绪左右,这是生理、角色、家庭和社会共同决定的。
3
然而,从某一个角度来说,热爱作的女人背后往往站着一个配合作的男人,甚至有的男人还主动提供作死的温床。
把时间往前推,把阶层往上翻,以下两位可谓家喻户晓: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上演烽火戏诸侯,后来渐渐失信群臣,直至西周灭亡;唐玄宗为得杨贵妃欢心,不惜千里送荔枝,后来有了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而衰。
这两个例子,有点红颜祸水的味道,明明是君王无能,非要往女人身上栽赃?其实不然,两位君王若明是非,就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和女人的性子做事。
说白了,喜欢作的女人,也是配合作,甚至是善于作的男人惯出来的。前文中的两个故事说得清楚,是男人的一味迁就成全了对方,也成全了自己。一丘之貉,不足为奇。
怎么破?
无论男人和女人,首先是人,是人就要说人话,办人事,就要有自尊,有良心。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因为自私自利,尚且会被训斥;一个已经长大的成人应该自我负责,否则理应受罚。
当一个人进入亲密关系,还把自己当成是小公主小王子,把一切都当成是理所应当,大难临头也就不远了。喜欢作,也可以,请一个人承担所有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