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诗歌里遐想生命的最后一天,要在美食前。
假如你的生命真的到了最后一天, 你哪里也去不了了,什么路程也走不到了。而你一生挚爱的所有食物全都放到你的面前。
我曾想过这个命题,想过答案是,至少在美食的安慰中,幸福的死去。我曾问过我的朋友们,大部分都不假思索的回答,吃啊。 可终归是不假思索,你知道的,这不是你最终的答案。
我拿起一块巧克力,是茉莉花味道的,可劲儿闻了一下,花香扑鼻。端过一盘鱼香肉丝,它总是刚炒出锅的热气腾腾,一生都没有细细品味过它,因为总是觉得太好吃了,每次都狼吞虎咽。
从上周末开始注意食物的存在,今天和阿城说,食物所蕴含的力量不可小觑,不论是破坏还是安慰。
忘记了是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观点,吃何为吃,品何为品。
吃是一个口,带一个乞丐的乞,饿到狼吞虎咽之时,又哪里曾细细感受食物的滋味。到品的时候,就已经三张口,是精致,是苛求,是细腻的感受。
怎么品?
如果说香,有前调后调之别,那么在品味的时候:1食物刚刚放到舌头上的感受;2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出的香;3食物的回味无穷
于是我很自然又很恶俗的想到了:1如果食物很烫就放到嘴巴里;2刻意咀嚼是多么的猥琐;3回味的食物若是打嗝
呵呵
北京卖煎饼的好多,思维形成了一个习惯:饿的时候会有煎饼。于是饥饿让煎饼充满诱惑。想它流淌优美的一勺稀面,刮子一刮,噹,敲一个鸡蛋,铲子一铲,撒上葱花香菜,放上酥脆的油饼,一卷成型,再卷装袋,第三下就交到了你的手中,捧起来就吃。要趁热,香软酥脆,俱在。
可是一份鱼香肉丝米饭下肚,就不会再想煎饼。
想象总是美化事实,比如煎饼的味道,比如生活的美好。担忧总是恶化现实,比如下月的房租,比如以后的生活。
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日,你也不会去想见什么人,看什么景,说什么话,陪伴你最后时光的只有你此生最爱的食物。你还会不假思索的张口就吃吗
可曾仔细看过它们的模样,描述过它们的色泽外表,深深闻过它们的味道,回味过它们带给你的幸福感。于是,你拿起它,一块巧克力,或是一盘鱼香肉丝,不好意思,我更希望是一块熟透的榴莲,你拿起它,它朝向你的嘴巴,你们离得越来越近,最后你们融为一体。
是的,食物的力量不可小觑,不论是破坏还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