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坚持心即理,不能把心和理分开,我们内心本来就存在着良知,王的格物致知是说把自己把自己的良知用到万事万物上,这样万事万物就有了真理,是合心与理为一。
2,王认为成就一件事情,必须知行并举,知而不去行动,实践,便不算其知。因此,先生历来反对空谈。空谈不足以成事,笃行才有事业成功的希望,这也正王阳明的学说至今拥有价值的原因之一。
3,后世的学者们把知行分成了两截,王认为格物和穷理大体意思相近,但是也有微妙的不同。穷理包括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功。说穷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都就包了。而说格物,却必须再说致知,诚意,正心,然后格物的功夫才会完整而严密。如果前面强调格物,便忽视了行,所以知行便分成了前后两截。还记得以前历史书上,说格物,有个人格竹子,对着休息格了七天七夜,也没什么效果,反而病倒了,这就是没理解格物致知的意思。
这两张图片是纯手机拍的,昨天,海边的景色,非常迷人。
王阳明,一直是在和他的学生解释和解读自己的心学。对待自己学生的问题也是不厌其烦,这是很好的一种师德榜样。孩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应该尽力开导。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得去主动问老师。凡是能够主动问老师问题的,自己都是有思考了,就差老师对他的肯定。所以,鼓励学生问问题,老师尽心解答问题,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