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第四节 福楼拜
【考点】
一:福楼拜在19世纪法国文坛承上启下的作用
福楼拜是十九世纪法国继司汤达、巴尔扎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中,福楼拜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但他又被誉为现代主义“鼻祖”。
福楼拜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而《包法利夫人》更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福楼拜的巨大声誉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包法利夫人》无懈可击的文体成就。到了本世纪初,福楼拜的影响与日俱增,现代主义的小说家也把他奉为始祖与楷模,尤其是50年代后的法国“新小说”,对福楼拜更是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福楼拜使小说获得了与 诗歌并驾齐驱的地位。新小说的重要代表阿兰·罗布 -格里耶为了进行所谓的文学变革,将福楼拜看成叙事艺术上真正的导师和启蒙者,甚至把福楼拜视为巴尔扎克的对立面,对巴尔扎克似的“过时的”写作方式展开彻底地批判和清算。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 “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他提倡的"客观化写作"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范例,出于对现实和历史的厌恶,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描绘平庸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其作品在情节构造上出现一种日常化的趋势。这一创作手法也给现代主义作家很大启发, 并最终导致了"淡化情节"这种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出现。
新小说作家极力推崇福楼拜对现实主义的创新,并进一步加以发展。新小说的重要代表阿兰·罗布·格里耶为了进行所谓的文学变革,将福楼拜看成叙事艺术上真正的导师和启蒙者,甚至把福楼拜视为巴尔扎克的对立面,对巴尔扎克似的“过时的”写作方式展开彻底地批判和清算。
总之,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还提携了莫泊桑等后辈。他在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现代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福楼拜的艺术创新
具体表现:一是追求真实性。二是追求客观态度。三是追求艺术美。
在典型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爱玛的耽于幻想,包法利的浑浑噩噩,郝麦的讲求实利,都是从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特点去表现的。这种精神气质的形成同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换言之,这是环境的产物。
福楼拜在叙述角度上已力求变化。有些描写非常客观,作者隐没不见,只是描写角度不断变换而已。评论家将这种角度变换称之为电影手法。农业展览会一章中,全景镜头与摇扫镜头的交替使用,特写镜头与中心场面的轮流变换,都是典型的电影手法。福楼拜无论对二人相处的小场面还是对热闹的大场面的处理,都较之前人大大发展了一步。
如果有人针对《包法利夫人》提出同样的问题:谁在讲述《包法利夫人》的故事?答案是“我们”;讲述者是如何知道的?答案是 “我们看到了”;而且叙事者在“看到”的同时,读者也看到了。故事展开的时间与读者阅读的时间是同步的(在巴尔扎克那里,故事早就发生过了),这样一来,作者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事件的现场,相对于巴尔扎克,这里的故事显然更具有逼真的效果。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类似的第一人称叙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玩艺儿,可在当时,福楼拜所跨出的这一小步,其意义却不同寻常。而且福楼拜在文体上的贡献当然不只是人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的背后,一种完全不同于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的叙事方式真正确立了起来,在福楼拜的笔下,以往全知的叙事视角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作者不再站在无所不知的立场,模仿上帝的口吻说话;不会随时从叙事中“现身”,对作品的人物、主题展开评述,提供意义;不再拥有将自己的思想和倾向强加给读者的特权。福楼拜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要求作者退出小说,并开始在实践中成功实现这一信条的作家之一。他要求叙事排除一切的主观抒情,排除作者的声音,让事实展现它自己。正如他的学生莫泊桑所说的那样,福楼拜总是在作品中“深深地隐藏自己,像木偶戏演员那样小心翼翼地遮掩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他的声音”。福楼拜在给乔治·桑的信中也曾这样写到:“说到我对于艺术的理想,我认为就不该暴露自己,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大自然里露面。”法国学者布吕纳曾敏锐地指出,“在法国小说史里,《包法利夫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说明某
些东西的结束和某些东西的开始。”我们从后来的罗兰·巴特、德里达等人的叙事理论中都可以清晰
地听到福楼拜的声音。如果说欧洲小说文体变革的历史,可以像布思所描述的那样,被看成是作者的
声音不断从作品中消退的历史,那么福楼拜无疑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性人物。
三:爱玛形象和悲剧原因
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和毁灭的妇女形象。她生性热烈,耽于幻想,富于浪漫思想。她厌恶单调乏味的乡下生活以及“像马路般的平凡”的丈夫,一心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她追求传奇式的爱情,却便成了别人的玩物;模仿贵妇的风雅,却成了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她一次次被骗、遭遗弃、经受幻灭的痛苦,最后只得以自杀告终。福楼拜通过爱玛由追求到幻灭的人生历程,谴责了社会环境的庸俗、冷酷和堕落,同时也批判了爱玛的庸俗和浅薄。
爱玛的悲剧是对卑污得令人窒息的现实的深刻揭露。平庸恶浊的社会风气也产生平庸的人物,
包法利就是代表。资产阶级高奏凯歌的时代到来,却预示了拿破仑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一去不
复返,连野心勃勃的人物也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庸碌无能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