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有些人不是教课书不写就不存在,有些事很少提起但永远活在了人心。今天很想分享一部我看到流泪的影片,首先我真的想说一句“内战没英雄,国战无对错。”为国为家不分党派颜色,驱除外族不分意识形态;华夏故土在,忠魂可归宿。
影片聚焦在了很少有人提及的二战时中国空军。1928年国民政府开始筹建航空暑,四年后在杭州笕桥成立航空学校培养空军飞行员,同时成立民国空军,在我国没有航空工业的前提下,只能买美国的霍克式飞机,比起日本的六九式性能要差,而且我们也只有300架不足日本的四分之一,和后期日本投入零式战斗机后更不是一个级别,但在国难当头这个仗怎么打?
——硬打!杀身成仁的打!飞蛾扑火的打!
中央航校的校训也许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早就把自己的生死放弃了,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在上飞机之前都写好了遗书,每一次起飞都是向死亡发出邀请。
1937年8月14日,日军狂妄自大的攻击我杭州笕桥基地,我们用零伤亡击落日军三架一架报废的胜利打响了首战。为了纪念这一天也被定为“空军节”(有谁记得这个节日呢)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是耻辱的一天,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 长谷川青下达了使用全部航空兵力,急袭我空军的命令。这一开始就是三个月,三百架飞机不是被击落就是报废消耗殆尽,近百名飞行员为国捐躯,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中国第一批空军几乎报废。他们大多是清华,北大,南开等名校的高材生,或归国华侨和名门望族,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们选择了为国家战斗。
当飞机受损无法返回时他们去撞敌人的军舰,当跳伞误入敌人阵地时他们打光了子弹高呼“中国无被俘空军”后自杀,让敌人也肃然起敬,甚至敌军为他立碑埋骨,发出此非昔日之支那的感慨。1938年的5月19日我们人道的远征第一次在日本毫不知情也完全没有发现的情况下进入日本领空并安全返回,这让日本人毛骨悚然。这些年轻的飞行员都是勇士,英雄但他们真的无所畏惧吗,真的无所牵挂吗?也许在国家面前是钢铁的意志,在家国面前他们也有儿女情长羞涩柔情的一面。
导演最高明的不是一味的宏大叙事而是把这些英雄们的爱恨柔情刻衔接的天衣无缝,让我们看到了一群有血有肉的英雄。他们也是人也有着对死亡的恐惧,对生活的眷恋只是他们多了另一个身份军人。
不管是看许希麟的牵挂和替夫完成遗愿,还是那句作为飞行员的眷属不是人受的,还有在日本投降后却永远等不来爱人的齐邦媛,战争带给他们的是什么?给这些二十几岁年轻人来说除了死亡还有什么。他们也在挣扎,也在祈祷,也在想小日子的幸福,就像《一个飞行员的自述》里说的我们是孤独的,辽远的。大家都知道随时会死,就算一次次活着走下飞机也无法告别这份孤独。林徽因的《哭三弟恒》就像她女儿说的应该写给更多人吧。
“回来的就回来了,回不来的就不回来了。”这是一个老兵在生生死死,国家大义前的坦然和无助吧。
泱泱华夏今犹在,寸寸国土守忠魂。即便影片中的空军是蒋介石组建的,也许你觉得这些空军还接受了苏联,美国的援助,但这部影片中还是让我看到了鲜活的人,一群在“史书”里不太愿意提到的人,一个我们不怎么了解的群体,那又怎样。他们在用生命缝补着我们家园天大的漏洞。在这场战争中不管谁用鲜血染红的旗帜,都是属于中国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