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看手不看谱
这个是大部分初学者的通病。
许多人一旦感觉能把谱子背出来以后,就不再看谱子弹,虽然看着手有助于找到琴键的位置,但看着手却弹很难发现自己哪儿弹错了。尤其是初学者,刚开始学琴,而且对五线谱还不是很熟悉,一直看着手弹,极有可能弹错,又不益于学习五线谱。
2
弹琴时坐姿不正
“站如松,坐如钟”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表现。
弹琴时也要坐端正。弓着背弯着腰翘着二郎腿弹琴,既不雅观,也影响手臂手指的发力。
3
盲目追求所谓的“标准手型”
良好的手型可以帮助更好地弹奏,但一味追求手型的标准忽略指法的搭配、节奏的把控等却是不利于练习的。推荐大家可以看下卡尔·莱默尔著的《现代钢琴演奏技巧》,这本书对弹琴的各种技巧动作做了很详细的诠释。
4
盲目追求速度
对每个演奏者来说,“慢练是王道”都是一句谨言。
一开始练习曲目的时候应当放慢速度,做到不粘音,不跳音,把每一小节都完整呈现。待曲目熟悉后再加强速度的练习。
5
盲目追求完成曲子的进度
很多人拿到个新谱子就想马上把它弹得像录音里一样,从而忽略了曲谱上的许多表情记号,甚至还会有大量错音,虽然听起来也许还不错,但实际上漏洞百出。
要知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但如果非要“打肿脸充胖子”、“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与此相同,不要同时练习很多曲子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视能力和情况而定,比如要开个演奏会就得同时练很多曲子。但是别忘了,这“很多曲子”也是“一首一首”地练出来的。
6
弹熟了便不肯再放慢
一个曲子弹熟以后许多人就再不肯放慢弹,认为没这个必要。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大多数曲子弹熟以后,必须要经过二三十次左右的“返工”才能基本成型,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慢”为基础。如果弹熟以后就不再慢练,就很有可能把曲子弹“油”掉。
7
练一个曲子永远是“从头到尾”
换而言之,就是不会分段练习。
许多只会“从头到尾”练的人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首曲子里总有那么些错音改不掉,每次弹到那么几段总会有停顿,不论练了多少遍,还是改不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把难点、错段拿出来单独练。
所以练琴时一定要学会分段练习,这样才利于改正错音,也便于解决曲子中的技术难段。
8
盲目选弹难曲
诸如《保卫黄河》、《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等中国古典曲目,和《野蜂飞舞》等欧美古典曲目,以及不少流行曲目和课题区,在选弹前应当按照自己当下的水平去把控,没必要硬逞能去弹。
越级选择曲目会给练习带来很多阻碍,影响对双排键弹奏的喜爱和自信心。
9
过度追求技术
一味炫技被标榜为部分人练琴的通病。虽然没有技术做基础,空讲感情的做法是“纸上谈兵”。但若弹琴的时候不注入情感,这样的音乐很难打动人。毕竟弹琴弹琴,弹琴的是人,不是播放MIDI。
10
留着长指甲弹琴
带着长长的指甲弹琴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毕竟钢琴琴键不是海绵般软软的,甚至琴键之间还有缝隙。
如果带着指甲,很可能在弹奏的过程中被弹断或掰断。为安全考虑,弹奏前让指甲贴着指头,保持指甲的圆润,用指腹接触键盘,这样弹奏会更佳流畅。
11
练琴时不专心
不专心可不仅仅是小孩的毛病,许多成年人练琴也有这个问题。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所以练琴最好选择自己持续空闲时间最多的时候。
12
盯着脚弹琴
双排键的低音键盘是这种顶级电子键盘乐器的最大特色,有“舞蹈与演奏的完美结合”的美誉。
初学低音键盘的时候肯定会看着脚弹,这是正常的,但不能形成“无论何时、学成什么样、什么场合都看着脚弹”的坏习惯。
北京市著名青年双排键演奏家和小峰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先看着脚踩,练几遍记住位置,然后抬起头盲踩。”一篇文章里也说“可以播放DOMO时关掉低音键盘部分单独练,有条件也可一人弹手键盘部分,一人演奏低音键盘部分,进行合奏”这些建议都是不错的练习方法。
13
偏听偏信“用脚尖踩低音键盘”的说法
虽然理论上来讲应该是用脚尖踩低音键盘的,但实际上尤其是到有比较密集的乐句的时候是不可能“只用脚尖”演奏的,也会用到脚后跟。
比如半音或两个相邻的白键用脚后跟踩就可以节省抬腿的时间和一部分体力,避免不该出现的断句。有些曲子,如我手里新版的《古巴》就有一段是为了表演所设计的低音键盘SOLO,像这种乐段是最好用脚尖演奏的,原因有美观和乐曲感情需要等。
让灵动的音符焕发出孩子更强大的活力,乐匙音乐教育真正为孩子开启快乐音乐之门,开启幸福人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