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仿佛已成为职场人士心照不宣的一个词,有人埋怨,有人乐意。身在职场的我们该不该加班?在我看来,“加班”会贯穿我们的一生,无法规避,只是不同人生状态的需要不同而已。参考马斯洛需求理论,我认为不同的人生阶段,加班的状态和意义不同。
1、初入职场20几岁的我们,加班是一种生理需要的状态
初入职场的大多数人还是非常乐意加班的,年轻人多的就是时间和激情。加班会让初入职场的你觉得活得更踏实、更充实,如Spenser《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一文中所说,30岁前是职业的黄金时期,我们需要积极进取,获得成长、获得认可。记得一次,一位同事问我周末去哪玩,我回答:“不知道,其实我不喜欢周末,更喜欢和大家一起工作的状态,即使是加班”。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一定加班到走火入魔了。纵观身边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包括刚毕业的95后,都很乐意加班,因为加班可以让他们快速成长、升职加薪,实现获得更多面包和牛奶等生理上的需要,当然富二代除外!
如果再回到大学毕业那会儿,我仍然会是那个抛弃自由去奋然加班的人。当然你的加班一定是因为被委以重任,或是紧急任务,而不是因为工作效率低导致常态化的加班,否则你的加班毫无意义!
2、为人父母30左右的我们,加班是一种安全需要的状态
话说做了妈妈的女人都是不愿意加班的,因为她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觉得孩子就是她的全世界。其实,我也是,开始害怕加班这个词,每每加班,都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生怕错过他学会爬、学会走、学会说话等等的任何一个瞬间。
看过欢乐颂第一季的朋友们一定还记得一个剧情“安迪常批评的一个老员工-刘思明,他上有老下有小,人已到中年,身无长物,却上班玩股票、不用心,导致团队经常加班且出低级性错误。”
如果你也是像刘思明一样处于这样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是否有中年危机呢?上班的8小时已被工作满满占据,发现与时代的差距越来越大,开始觉得不安全、恐慌……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避免被这个大数据、智能时代淘汰。所以,我们需要“加班”,但这里的加班并非指把工作带回家,而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找到你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英语、数据分析还是其它能力,不断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去强化它、强化它、强化它,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甚者,我们要挖掘、实践,培养自己的斜杠能力。
为人父母的我们,发现渴望知识、追求成长的“加班”已成为一种安全需要的状态!
3、未来的我们,加班是一种自我实现需要的状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马斯洛需求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未来的我们不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不管是创业还是工作,我相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
不管是90、80还是70后,相信未来的你一定都想成为你心中期望的“自己”,为了那个你,勇敢的“加班”吧,但一定要记住“加班是一种实现需要的状态”,摒弃那些低效率无谓的加班,为不同时期的需要而加班,做更好的自己!
你与梦想之间只差一个“实现需要的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