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觉得心理治疗师是个神秘的存在,通过聊天就能把人的病治好。以前不管自己还是家人朋友情绪不好的时候,都是拿心灵鸡汤的文字来自我安慰和安慰别人,现在明白,那些鸡汤大多数是糖丸、安慰剂,治标不治本,得到安慰是因为“爱”,因为“安慰”本身,并不是内容。《我的心理治疗之路》是25位心理治疗大咖讲自己如何走上心理治疗之路。这25位大咖基本代表我国第一代的心理治疗师,他们在从事心理治疗工作前,大多为精神科医生,主要给精神病人进行生理诊断,然后用药物治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本书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基本满足了我这个八卦大妈对心理疾病及治疗的心。看完这本书,首先对这些心理治疗大师极其的崇拜和佩服,他们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和钻研精神简直让我太膜拜了,不为名利,就为喜欢,对生命的好奇,真的是为了梦想。这种纯粹,只有少部分能达到,或者在那个为科学献身的年代,有梦想的年代,亦如我小时候作文写的那样,多数都是要当科学家、医生、解放军,那时候追求的是崇高而伟大,当然也有些极端,现在则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太现实了,没有了梦想。
第二是看故事,看看这些大咖们的人生故事,满足我的八卦心。心理治疗师是不能过多自我暴露,除非治疗需要偶尔暴露,曾奇峰老师讲,他基本不做自我暴露,这次在书中讲他的家庭,他的成长过程,他自己的心理障碍,他是看到本书中其他同行的文章后,才做到的,然后说10年之内估计不会再这么做了,哈哈,被我八卦到了。
第三是对我心理知识的科谱,关于流派、关于治疗方法、关于神秘的德中班,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也纠正了一些我的错误认知,比如自己东看西看,东拼西凑一点心理学知识,连皮毛都算不上,就在门口往里看了一眼,完全的门外汉,对科学的心理治疗完全不懂,就跟风认为精神分析法已经过时,认知行为疗法比较先进,系统论的家庭治疗最好,其实我就是看了李松蔚老师的公号,因为他的方向是家庭治疗,听过他的认知课而已。所以不能仅凭自己的认识,就认为世界是怎么样的,这样是对的,那样是不好的。关于这一点,书里有个老师也讲过:这位老师到英国留学还是访学记不清了,一大早赶坐火车,早早上车了,结果等到中午12点还没开,一问才知道,火车坏了,火车还没开就坏了,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出在大英帝国呢?那时候我们国家还没现在发展这么好。我今年更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不太轻易给别人建议,因为我不那么了解别人的实际情况。别人可能只是发泄一下情绪而已,并不是需要建议。
第四是开阔了眼界,真实的人真实的经历,专门研究人心理的人来讲他们眼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重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再次让我膜拜,他们不仅懂科学,懂心理,对文学、艺术照样钻研精通。
科学的内容我记不住,也总结不出来,只能说些自己的大致感受。分享常识:
其实心理治疗并不是让你变得更好,而是让你变得更真实。治疗有可能会让你的情况加重,因为认清真相可能会让你更加痛苦。
治疗师有亲身体验,心理治疗师在学习过程要进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的感觉有用但并不好受:
每次做完自我体验,我的内心都会翻江倒海,偶尔会有轻度抑郁的状态。自我体验的过程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加深了我对自我的觉察
所以没事别瞎琢磨,“难得糊涂”,多么深的领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