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这个岁数,如果说不知道“关系”的重要,是不太正常的,特别是在中国;但是“知道”跟“做到”永远是两码事,所谓“知行合一”,对于很多人,都是难的。
为什么会难?陈海贤并没有说怎么难,而是通过几个例子说了其中的道理,但还是觉得不够,因为里面有些东西不容易体会清楚。
比如其中一个案例是说,老公给朋友借钱的事情,事后才给老婆说,老婆生气这码子事,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这里的老婆生气的本质不是因为借钱本身,而且觉得丈夫并没有把自己认为是家中大事决策的伙伴。
另外一个案例是说,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在少年宫旁边说要报名上奥数班的事情,妻子说别人孩子都报了,我们当然也要报;丈夫就说孩子还这么小,报那么多东西会很累。这个本质上说起来貌似是“教育理念”不同,但实际上是他们各自认为谁更了解孩子,对啊,凭什么说“我更了解孩子”呢?
上面这个案例,比较难解读出“谁更了解孩子”这个问题,我到现在还没掌握剖析这个问题的套路来,看来还是缺乏类似的联系吧。
不过这套理论很认可,相信通过平时多多的留心和联系,一定能更好的把握沟通对方的“背后的话”。这样,不仅顾全了对方的表面问题,还能满足对方的心里问题。
沟通的黄金标准:
听者愿意听,说者愿意说;事情得到解决,关系得到维护。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堂培训课上老师留下的沟通真言,如今更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