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绿骏马
时间无声无息地迈进中年,当我还在为孩子学习教育苦恼的时候,蓦然发现自己尴尬的跨入另一个学习教育的年龄。
三十年前,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中午在食堂打饭,或到校门外的小饭馆填饱肚子。转眼,女儿也开始了同样生活,而且比我们学习的更辛苦,睡的更晚。每天,家长群里的作业反馈异常及时,照妖镜般让孩子无处藏身。多年以后,他们还会走自己走过的路,上大学,找工作,振翅高飞,像候鸟一样春节回到故乡。这有什么不对吗?父母不都是这样期盼的吗?
面对孩子,我们是父亲母亲,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仍是孩子。这些话,我们不会对孩子讲,更不会轻易说与别人听,但在心里真真切切知道自己就是个无知的孩子。隐隐觉得,孩子这样学下去有些不对头,错在哪里却说不清。人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别人的孩子也是这样学的。不是富二代,更不是官二代,孩子无法依仗父辈的打拼拿下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们还要自己去搏杀,闯出一片天,踏向一片地。我们能做的只有陪伴,在他们还没有翅膀长硬的时候守在窝里,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宁的港湾。总有一天,他们要驶出码头,见识海的广阔,天地的无垠。
父母心中,希望孩子永远“快乐教育,快乐成长”,开开心心的学,坦坦荡荡的考,自由自在的活。有多少人可以自由自在的活着,有多少人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如果有,希望有自己的孩子。
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残酷。当中年人感叹人生走过一半的时候,青春年少的孩子也许早已厌倦了学习的时光。谁都有过青春,谁都会走向中年,如何让下一代不走自己的路,如何让孩子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中年人还能做什么?
中年要做自己的探路者,孩子的引路人。应试教育的紧箍咒禁锢了我们的手脚,模糊了我们的双眼,无疑“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法则在我们身上是应验的,这样的故事继续上演。作为老演员,我们能教给孩子什么?眼光、见识、还是视野。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没活明白,拿什么教,又能教什么。我们为孩子探了一条路,这只是千万条路中的某一条,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不能说明什么。
父母那一代,只要让我们吃饱穿温,就尽到了最大的责任。孩子这代,不再是温饱问题,如何让孩子活的更好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有的父母送孩子出国,留洋海外,用美式教育改良家族的血脉。有的全身心陪孩子读书,在大学附近度过四年守望的时光。天下父母,以最佳的方式培养下一代,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投入时间,精力和积蓄。
请别忘了,最应该投资的是我们自己,望子成龙的父母为孩子想的太多,唯独忽略了自己。我们是孩子的引路人,却并不是一个好的探路者。在孩子成长的年龄,我们开始放弃自己的成长。
要知道,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的教授有一个共识,他们不愿意教中国的学生。不是中国学生不聪明,不刻苦,相反他们能力素质都很强。但是中国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标准基本只有一个:哪个地方给的薪水高。他们放弃专业,投身商海,让教授们扼腕叹息。教授们希望自己的心血没有白流,希望孩子们在某一学科上大有作为,结果孩子们放弃了值得追求一生的目标,把学到的东西都还给了老师。
从小我们都是“好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找到了一份工作,实现了人生重大目标。那一刻,我们也失去了心中的方向,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曾经,我们学习很努力,却并不是真的爱学习,如果不是因为要达到特定的目标,不知有多少人愿意学这些东西。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还能怎么想?
当真的为自己而学的时候,才知道《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叫公柳比歇夫。他的一生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宏大持久,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但他是幸福的,成功的,没有人说他是失败者。远大的目标听上去很不靠谱,有些虚无缥缈。但短期目标一旦实现很容易遭遇焦虑和迷惘,内心有远大的目标会让人远离恐惧,避免失去动力和方向感。
中年人,看着孩子慢慢长大的中年人,需要重新标定自己的目标。即使这个目标遥不可及,但是要让它永远牵引着你,那怕你到不了星辰大海,只要一直奔向大海和天空的方向。
中年人应该还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应该还有自己曾经的梦想,应该知道你还能为这个世界做更多的事。中年人,应该在未来为孩子捧出一件东西,一件此生拿得出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