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一本畅销书《海底捞你学不会》,分解了海底捞的成功套路。但就像书名写的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出现第二家海底捞。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思维上。所以现在凡是宣称21天学会XXX,七天成为XXX高手的课程都特别受欢迎。
前两天有人讨论起Photoreading,10倍速影像阅读法,有各种名人背书,据说学会后能够1分钟看完60页,30分钟读完一本书。学费倒是不贵,一天不到400块。
上中学的时候,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种被描述得很神奇的全脑记忆术。文案写得很是激动人心,我马上把自己的零花钱凑吧凑吧,汇到了那个账号上。不久之后,收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还有一盒磁带,说是连续学习十来天就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全脑记忆术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把文字当成图像来记忆,估计和这个影像阅读法差不多意思。
我当时天天拿着那本小册子练习,连续三天就不行了。老把眼睛瞪那么大盯着十行字看,能不难受么。揉着又酸又疼的眼睛,我把小册子和磁带扔进了书柜。阅读速度,当然不可能有什么质的变化。
因为从小就喜欢看书,小学二年级就能捧着几百页的历史小说看得津津有味。等到中学的时候,我已经能感受到,我的阅读速度比很多同学快。
当时女生流行看言情,一本小说我差不多一节课的时间就翻完了(不小心暴露了不听课的事实)。没书看怎么办,想跟同学换。但人家都没看完呢,我只好继续认真听课了。
我唯一接触过的阅读方法,就是那本浪费了一个月零花钱的小册子,当然不可能从实质上影响到我的阅读速度。
解释只有一个,就是得益于我的阅读积累。
诸如跳读、看关键词、看段落大意这些阅读技巧,我都是书看得多了,自然而然明白并形成了关键信息筛选的本能。
这些技巧如果小时候有人能告诉我,估计对提升阅读速度也没多大用。为什么?因为缺少足量的练习。
同样是学游泳,一个每周只游一次的人,和一个天天泡在游泳池里狂练的人,谁会游得更好。
一样的道理,技巧和套路听得再多,不去做不逼自己练,最后技巧还是那个技巧,你还是那个你,只是又多浪费了一些时间和一些钱而已。
▼
有一个清华学霸说,他和导师一起看论文,导师20秒抓到了中心要点,他花了1分钟。耗费的时间多了两倍。
我当时听完这个故事的反应是:导师熟悉论文的套路。
但他熟悉的不是论文的写作套路,而是这个领域里的学术逻辑。这40秒的时间差,不是来自技巧,而是来自在本专业里数十年的练习与积累。在我们眼里的套路,已经成为了导师的思维本能。
为什么我们看到猴子就想到香蕉,看到1+1就知道等于2?因为这些逻辑的不断重复,把结论直接印在了我们的思维里,大脑不需要经过任何分析直接跳出了答案。20秒时间,导师的眼睛直接抓住了核心,而学霸的大脑还在分析眼睛抓到的信息,这就是差距。
▼
我们平时老说熟能生巧,巧就是套路,生巧就是把套路内化成思维本能的过程。换一个角度看这些优秀的人,基本上都在某一个领域深耕了很长时间,通过持续的练习,形成不容忽视的单点竞争力。
达芬奇在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前,画了几年鸡蛋;颜真卿在成为四大书法家之首前,练习的字帖堆起来比人还高;科比凌晨四点起来练球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这些本身极有天赋的人,这么自苦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去问科比打篮球有什么技巧,投三分篮有什么套路,他的回答和一个普通篮球教练的回答可能大同小异。这些技巧和套路,职业篮球队员应该都知道,但没有人能成为科比。因为很少有人会坚持每天凌晨四点起来打球。
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成功没有捷径,你只能一步一步踏实地去做,去练习,去不断地反馈并修正,才能成长。
所有的成功案例,都可以总结出一组方法论,一些技巧和一个套路。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大多数人都懒得行动渴望捷径,所以这些教授技巧和套路的成功学、速成课也有了套路,不断推陈出新来迎合市场。
但是,只看到成功的结果,而不去思考成功的过程,忽视从0到1这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无疑犯了幸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误。
▼
现在流行在线分享,经常见一些大牛在讲干货。听的人很多,我敢说90%的人都是当场HIGH完就算了。
有笔记么?没有。
有输出么?没有。
有照着方法练习么?没有。
有人会说,听了谁谁谁的课,我都学着做,怎么没什么用呢?
因为你练习得不够多。本来打着照猫画虎的主意,最后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为什么牛人会到处分享成功方法和套路,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知道你知道了也学不会。
所以说,那些武林门派也是傻,为了一份不外传武功秘籍打得头破血流。怕什么呢?绝世武功哪个不需要几十年的修炼,有些还得残害身体,就公开给大家看呀,反正最后能炼成的也多不过十个手指头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