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网上有个爱好-看评论。从评论中,能读出人性,能发现需求,能找到痛点,很有意思。
评论里一般情况下,人群的分类有四种:
1)真爱粉:
真爱粉一般也会包含两种人:一种是文章主体(写作者或文章内容)无论写了什么、做了什么、发表了什么言论,粉丝始终“爱你没商量”,这里面多数含有狂热和盲目的成分,引发点主要是粉丝迷恋某种长相、某种行事风格或某种行文思路。
另一种也是“爱你没商量”型,但是这类人一般是看事情比较理性、客观,知道人无完人事无完美,喜欢欣赏之余更要懂得包容和信任;他们也有着强大的内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因一个喜欢的明星结婚离婚,来决定是否还相信爱情 ;也不会因一篇文章有异类见解而以偏概全,从此粉丝变路人,而是会有理有据展开讨论,就事情本身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不是情绪的沟通。也有粉丝沉得住气,看下次事件的观点,总要给自己和别人思考和成长的时间,也许下次不需要粉丝再与之辩驳什么,只是各自经历、反省,而又自然达成了意见一致呢,世间事只有真相没有对错之分,但真相的曝光需要时间。我的字典里,只有这类人才属于真正而坚固、质量上乘的粉丝。
2)托儿:
“托儿”用近年新鲜出炉的词表示的话,也叫“水军”,托儿多了,就变成了水军。这些人一般是花钱雇佣的,有用来洗白、抹黑、造势的功用。托儿和被托人之间属利益联盟或关联者,存在共同利益。此类人多数欠节操、无下限、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托儿”到一定级别有时就成了套路,但套路不全是“托儿”,也可能是一种商业模式,未必是贬义。
3)广告:
人们会利用名人效应带来的高曝光率和流量,在评论里打广告,从营销的角度来讲,这不失为一种不错的营销策略,毕竟像我这种爱看评论的人还属少数,眼睛主要还是盯着主体文章本身,也就不会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体验。而对我这类人,连评论都能津津有味刷下去,如同信息流广告一样, 不爱看直接跳,又或许发现人家这种形式的低成本传播可以拿来学习借鉴。不过,现在偶尔也常能看到评论留言说“我是来看评论的”,看来将不再孤单,渐已逞势。
4)卢瑟(loser):
卢瑟用白话讲即失败者。这类人可能现实生活的较落魄、不满、仇富、思想偏激,见不得别人的成功,把不满和私愤统统发泄出来,用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他们或因出身、或因能力、或因环境、或因际遇使然,眼里都是肮脏,心里灌满仇恨,看待任何事都能能看到负面。常常满嘴污言秽语,靠臆想而无中生有。现实生活中,不敢面对面的冲突,就会隐藏一些肮脏的想法,而一旦到了虚拟世界,没有了规则的约束和当面的威胁,便肆意放纵自己。人性的弱点,在此暴露无遗。对这类人,没必要理会,因为拉低了自己的层次,“夏虫不可与冰语”,就是这个道理。
从以上这几种评论人群的分类,基本就能读出人性了,不仅如此,还能发现需求,找到痛点。
这不,刚读完头条号发布的有关内容创业下一风口的置顶文章《张一鸣:今日头条未来一年将投入10亿扶持短视频作者》共计949条的评论,全部刷下来,头昏眼花,却停不下。最后总结出头条用户对头条喜爱的原因、需求。归纳如下:
(一)头条用户黏性强的原因有:
1,视频无广告。
2,能迎合各阶层和群体口味,煽情点说就是“他懂我爱看什么”。
3,短小精悍而美,有正能量(小编把关严谨)。
4,现场感、教育感、知识感、猎奇感-来自“多彩东湖”用户。
5,无硬广,丰富、长见识、开眼界,贴近民意,新闻精准,综合性强,信息量大、广,包罗万象。社会的竞争力就是在多重互动下走向更高平台。
6,生动在于将新闻的真实性、娱乐的欢愉性、科学的探索性柔和在一起。
(二)用户的期望,也可以看做是市场需求:
1,希望头条视频有下载功能和支持全屏播放。
2,支持优雅创意视频,拒低俗、庸俗、媚俗、恶俗及胡编乱造、低级趣味。
3,再多关注些贫困山区、民生、公德等,少些戏子,建成有感召力、具指导性的平台。
4,文章以及短视频的制作质量需提高,多搞原创,多些有益、有营养的内容。
还有一些有趣的表述, “堪称蹲坑神器”、“老衲圆寂在头条”、“一入头条深似海”、“头条有毒”等,大家跟我这个刷了九百多条评论的重度中毒患者一样,毒出文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