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里立刻想到的便是课间十分钟操场上、教室里、楼道里甚至包括厕所里孩子们活蹦乱跳的情景,即使到了下午,他们仍然精力充沛地玩耍着,不禁好生羡慕。
确实,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到,比如我们在快乐时会说“舒畅”,在不快乐时会说“抑郁”。小孩子们的生机很旺盛,然而他们不知道烦恼,正是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在游戏,在玩耍,所以他们不至于抑郁。也许他们偶尔会不乐意,但他们却能放声大哭,哭过了气也就消了。这也是我们现在为什么会羡慕孩子们的原因之一吧。
回归到教学中,一堂课四十分钟,想要完全不让他们动,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老师的课堂都会动静结合,比如利用一些约定来调动课堂气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借助一些音乐视频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调动他们的兴趣等等,我觉得都可以属于动的范畴。再比如,在课堂上,指名回答问题是再常有不过的事情了,有的老师在此时便会要求其余倾听的学生稍微动一动,或者将视线转移到说的同学身上,或者将脑袋转向说的同学那里,或者扭一下身子,在自己的座位上稍微挪动一下等等,我觉得这些都可以叫做“动”,并且这些“动”都是有必要的。再或者,在课堂讨论中,小同桌二人互助、四人小组合作,全班合作都属于学生的“动”。
动,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尤其是孩子,我们更不应该抹杀他们的这种天性,而应该有的放矢的去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