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最”感悟
——有感于武义县“十百千”种子班主任培训活动
10月12、13日有幸参加了第三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并聆听了顾惠芬校长和余玲华主编的讲座,收获满满。
一、最感动的话语
认识李教授短短三年,但自己的变化真的是巨大的,这是一位怎样的教授?真的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尽心尽力温心且谦逊的教授,对他的敬佩不仅仅来自于他的专业,更源自他对一线班主任的理解与尊重,他总在说:我们是合作,并不是我给你多少指导。在与他的交谈中,我学会了对别人说“您”,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不同见解,我学会了如何来做一次调研,如何能做实践的思考……至少至今为止,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学教授。
那天,在种子班主任的培训会上,他说的话真的值得反复琢磨——
他不断在提醒我们要明确希望以最高的目标,最大可能的支持力度来推动研修。一定要清晰自我角色、需求和发展方向。参与论坛也好,还是其他的培训,要告诉自己收获在哪里,即便是拿出一句话来认真学习也是值得的。学习行为最主动。怎样学习,如何定位,评价老师的标准是什么?看思想,看思维,看创造,看综合发展。同时,作为一线班主任是否有真正的实践改革,不要迷信相关专家与学者,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一定要注重过程,反映真实的探究过程,做、听、说、读、写。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性。研究的意识必须增强。
二、最会研究的校长
如果我说顾惠芬校长是最会研究的校长一定不会有人反对,至少在我认识的校长中,她是最会研究,最能研究的。无论是论坛还是讲座,她总能用事实告诉你,做研究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如何做研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研究。
她说“研究”一定是专业形象必不可缺的气质,一定是为了让远行的思想更好地沉潜在当下的行动中,一定是为了更真实地推动教育发展。她说“特色”:一定不是为了班级与教育的与众不同,一定是大同小异,一定是以小异撬动大同。她说“特色与成果”:一定是彼此玉成,一定是为了让教育智慧在“听说读写做”中不断生长。她说,最怕就是一群勤奋的老师愚蠢的工作着。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在做什么,有什么教育价值,是如何呈现的?顾校长用她的实践在不断地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科学的研究,不要把自己的工作与学校作过分的界定。以前的我总觉得把自己做的呈现才是最好的,其实呢?自己都不清楚实践内在的联系何在?框架体系何在?
三、最勤奋的班主任老师
不得不说,我认识的蓝老师真的是最勤于写作的老师,看看她的投入,再想想自己,真的是对自己不够“狠”,总觉得白天在学校已经很累了,回家陪着儿子完成作业后,就可以休息了,不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能让阅读真正成为自己的习惯,习惯了告诉自己“明天再做吧!”殊不知,这样的日复一日虚度着,距离也就产生了。不学习肯定是不行的,付出多少收获多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无论是否能够有所发展,但努力是必须的。
四、最幸福的班主任团队
武义的班主任是幸福的,有雷所的专业指导,有李教授的远程助力,有各大专家、校长、老师的关注。记得还没到上海,董雪梅老师就发出了邀请,希望来个面对面的沟通;林小燕老师就开始联系我一起交流;费玲妹老师的不断鼓励……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平台的,毕竟“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远”。一次全国性的论坛中,武义团队的发言占了5位,真的是非常高的比例。想着自己能在如此优秀的团队中真的是非常幸福。
五、最有价值的培训
如果说一次培训没有激起你的任何学习的欲望,那么这样的培训是无效的。然而这一次真的是干货满满,愈渐熟络的朋友圈,愈渐清晰的研究思路……这一次第一次如些近距离接触到余玲华主编,真的是人如其名,带着那份“灵动”之气,一个个案例不仅在告诉我们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更提醒着我们要时刻关注着平凡之事之中的育人价值。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需要时刻渗透研究意识,时刻为学生成长助力。
而反思自己在做什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应对学校各项工作,总是在等待,等待别人来找,等待任务来找……一切都是被动。如果这一次李教授没有联系我,我根本不会做丰收节的活动,更不会体会如此快速地完成一篇文章。我总喜欢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急着去做,不急着想出成果,一切都需要沉淀,当自己的积淀足够时,那么就会水到渠成。前几天认真读了许莹同学的感悟,真的感叹于她的学术高度,一个拥有专业水准的研究者是如何来学习的,如何呈现自己的学习的,她的话语体系,她的理论架构都让人震憾。程豪同学的书评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自己也写过,但更多的是一些整理与感悟,而程同学有了非常系统的呈现与内在逻辑的分析,将作者、内容与理论有机结合,讲述的清晰明了,可见真的是读透读懂了这本书。
一次培训,一次论坛让我看到了太多优秀且努力的人儿,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想,我会继续努力前行……顾校长说:“善做‘点灯人’,让未来更光明!”为自己加油,用心感受教育,停下来看到那独一无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