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奎
一、小说简介
2015年,党中央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不仅是振兴乡村富民兴国的民生工程,更是向贫困宣战,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壮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要按时消灭绝对贫困实现乡村振兴,仅靠传统刀耕火种的玉米、土豆、红薯“三大坨”,是实现不了这个奋斗目标的。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新型农业生产资源重组为助推,瞄准乡村振兴战略,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农村蓝海市场,出高招、出奇招、出绝招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的蓝图勾画出来。让人民群众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思进取、倾激情、挥热汗、有作为,不断推动乡村的发展变化,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为此,本小说作者把从2017年参加扶贫工作深入村村寨寨的所见所闻,和各级干部为扶贫“情倾百姓家中暖,爱解千门炕上寒”的担当与奉献,以及贫困户在你扶我就爬的内生动力激活中,齐心协力,同频共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挖掘与提炼,以重庆市农业银行2016年派驻龙驹镇梧桐村的第一书记白天明为主人公原型,把一个零产业深度贫困村,通过筑巢引凤发展产业项目和打造科技引领,及依托地域特色的历史农耕、红色基因及茶马古道文化,立竿见影取得了让贫困户全部脱贫和村民整体致富的显著成绩。在乡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中,曾经的贫困村,便一举成为重庆市“一村一品”的特色示范村。
为从表表扶贫、跑跑扶贫、数字扶贫和送钱送物的简单扶贫怪圈中走出来,白天明切实带领村上干部和村民在产业发展和村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中,白天明带领大家激活生产要素、创新组织模式,把一个个种养业项目引进发展起来,成为富民兴农的重要支柱引领。特别是从山东汶上县引进的芦花鸡项目,不仅让其成为片区联养的重大致富项目,而且还建立起西南孵化繁育基地,其构想的不止是一个村的脱贫致富,更是带动整个大西南大山区的人民群众实现共同致富奔小康。因为心怀全局,让梧桐村的芦花鸡产业项目,成为重庆市重点龙头企业和脱致富的星火工程。接应了“凤凰鸣亦,于彼高冈。梧桐生亦,于彼朝阳”的诗篇画图意境。
回眸脱贫攻坚的途程,作为第一书记的白天明,经历过产业发展的焦虑,碰触过生产发展中的矛盾,博弈过前行路上遇到的风雨。但在睿智地坚持中,充分集合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扶贫力量,终于见到显著成效,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与此同时,还在扶贫路上收获爱情,得到钟情人儿方伶俐的倾情热吻和拥抱。
这部长篇小说,是农行扶贫路上千千万万个故事中的一个。通过对国家级贫困镇龙驹镇梧桐村的帮扶侧记,全画幅反映出脱贫攻坚这项伟大工程触及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铭刻的是历史,建树的是丰碑。
二、小说节选
1.亮展凤翅向梧桐
那是2016年春夏之交的时候,白天明把铺盖卷和日常生活用具往后备箱一搁,钻进驾驶室系好安全带,就向送行的父母挥手作别。年近花甲的父亲白正强把住车窗说:“天明啊!当年你老子下乡就是去当知青,轮到你下乡就是去当第一书记!你比老子强多了,一定得好好干出名堂来哈!”
面对充满幽默感的父亲,白天明向他笑了笑。在说声“等着瞧”后,摇上车窗,一轰油门,就从反光镜中看到父母在向他挥手。亦如当年到北京去上中央财经大学,从火车车窗回眸看到父母向他挥别时的情形一样。深深铭刻在心头的身影,永远是那么鲜活与温馨。
由重庆市到龙驹镇,三百多公里的高速路,得用四个小时才能跑完。一路的高山河流和蓝天白云组成的婆娑画图,从一个又一个隧洞中钻出来,真有别有洞天的感觉。高高的武陵山,横亘的齐岳山,不时改变着方位,总是把最旖旎和最峥嵘的风光向他做出充满希望的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诗句,情不自禁地就脱口咏颂出来。他无不感到,在那块抵临巴楚门户的渝东大地,千百年来,那里的山民在代代生息繁衍中,走过的风火岁月,一定不乏颠簸与疼痛!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从填饱肚子的期盼中解脱出来,成为一种最为崇高,最为美满的图腾与追求。为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梦,2015年,党和政府提出大打脱贫攻坚战,旨在2020年全面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身为组织委派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参与到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事业中。“哈哈!梧桐村我来了!”车刚停在梧桐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地坝边,继承了父亲幽默感的白天明,张开双臂做出拥抱状,就把这句话大声地呼喊了出来。
从办公室迎出来的村支书方远才和村主任陈太良忙与新来的第一书记握手,满腔热情地欢迎中,心头似乎有了厚重的依托,企望第一书记拿出高人的主见,带领这个贫困村不仅走出贫困,更去走向辉煌。
方远才和陈太良护拥着把铺盖卷放到办公室旁边的床上后,白天明不无感到,在这个小洞天中,将会度过他人生的千百个日日夜夜,或许还有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辗转反侧。
方远才笑着说:“白书记!村上条件赶你们城头不是差点把点,只好委曲你了哈!”
“别这么说!房子虽然窄点,半点就不冒风漏雨,比我父母当年下乡当知青住牛棚好千万倍!”话一说完,像当过兵的麻利,倏地就把床铺好了。
看到干净利落的动作,方远才和陈太良在心头暗生佩服。而立之年的小伙子,当下同龄的好多人都还像不懂事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中,稚嫩得依稀永远都长不大。这样独立自强且还显出十分干练的身手,相信来村上的这个第一书记,一定是顶天立地的雄汉子。
白天明打理好“窝居”,同方远才和陈太良去到地坝里的村务公告专栏前,就认真读起村上的简介来:梧桐村位于龙驹镇东部,据镇中心18公里,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斜坡为75度、海拔600—1200米的大山上。幅员8.1平方公里的面积,林地6022亩,田2078亩,地2379亩。在940户2887人中,建卡贫困户88户,贫困人口380人。村上产业空心化突出,集体经济亟待复苏增收。
在边走边看的过程中,方远才不时进行着口头介绍:“我们这个村有史以来,就以出产包谷、红苕、洋芋‘三大坨’为主,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依赖土地的村民只能解决温饱,要想实现整体脱贫致富奔小康,难度其实是很大的。”
见白天明不停点着头,他又接着说:“村民现在的经济收入全靠外出务工,年初统计,外出务工的就有1210人。村子里走一趟,除了老人就是孩子,青壮年基本上都在村里留不住。”
陈太良接话说:“由于在外务工,发展得好的就在城里安家变成了城头人。没有大作为的,也只是春节回家来一趟。所以好多田地就荒芜了,盖头的茅草人都钻不进去。”
方远才接话说:“网上有文章写道,村庄将随老人的老去而老去。更还有过激的说法,村庄将成死亡的村庄。从眼下这些现象看,文章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的。”
白天明转头望着方远才和陈太良说“如果你们都这么认为的话,那老去的村庄还不会死去?”他把话停顿了会儿又说,“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是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吗?在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农村就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干农业将是个大有作为的产业。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开动脑筋,如何借助扶贫攻坚的东风,在发展产业上进行创新与突破。总之一句话,‘行至山穷处,弯回别有村!’”
听这么一说,方远才就在心头嘀咕:“这天上不掉,地下不生,弯回别有村当从哪里来?真是城里头来的娃子,不往铺盖里钻,不知道铺盖有多宽。那好!我们就看你在这里干出个弯回别有村的来。”
白天明似乎明白了方远才的意思,但他着实让刚才说的这番话把自己吓一跳。即是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如何去借脱贫攻坚的东风开动脑筋发展产业?如何进行创新与突破在行至山穷处去寻求弯回别有村?这可不是坐在台上做报告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这里立竿见影做出成绩的大事情。弄不好这个牛皮就吹大了!不仅无法向村民交待,几年过后,更没有脸面回去见满怀期盼的“江东父老”。
唉!突然之间,一副沉重的担子,何止千斤万斤就向他的肩上压下来。真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旦来到村上,不经意间,就如俗话说火星落在脚背,不得不让其跳起来。既然来到村上,那就先开个村民代表大会,把第一书记这张脸推介出去,以便在接下去的工作开展中,知道村上他是谁。
听说村上来的第一书记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代表们比那次开会都来得齐,甚至有的村民也赶到村委会做旁听。从内心讲,大家想听听这位第一书记能讲出些什么道道,同时也期盼第一书记能带领大家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把腰包快快鼓起来。
村委会议室,满满坐上40几号人。方远才正要说开场白,白天明就站起身对大家说:“从现在起,我们村上开会就不讲那些形式,有事就直接进入主题。这里我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他笑着把胸膛拍过一巴掌说,“我叫白天明,这个大家好懂,就是蓝蓝的天上分外光明。是我父母多次一举取的这个名字,白天不光明难道还晚上光明不成?”
说完这句话,台下就笑起来,有的人随声发出感叹:“这个书记幽默好玩!”
“我来自重庆市农行,是市委组织部委派来当第一书记的。”
“哇!是从农行这个有钱部门来的,又受市委组织部委派,那后台的膀子不晓得有好厚。”台下就有人议论起来。
“我现在正当而立之年,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希望在父老乡亲的支持帮助下,把人生事业立起来,让梧桐村亮起来,村民富起来!这是大家的期盼,也是我的心愿!”
掌声过后,他又接着说:“我查过资料,我们这个坐落在茶马古道上的村子,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从梧桐村这个名字上就可以感觉得出来。梧桐二字非同凡响,诗经上有‘梧桐生矣,于彼高冈。凤凰鸣矣,于彼朝阳’的诗句,这应该是美好的召示。凭借脱贫攻坚的春风吹拂,通过内生动力地激发,在群策群力的开拓创新中,我们梧桐村的明天一定会曦霞万道,绚丽光明。”
又是一阵掌声后,白天明接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圆。梧桐村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必须集中大家的智慧。现在我想请大家对梧桐村未来发展建言献策,请大家不吝赐教。”
方远才和陈大良完全没想到大家发言如些踊跃,有说养猪养羊的、有说发展药材产业的、有说发展乡村旅游的。七嘴八舌中,还是五组那个喜欢反起说话的李小锋大着喉咙开腔了:“你们说上天说下地,这发展产业的钱从那里来?从古到今,我们这个坡坡上只种得出来三大坨,没见种出来半两黄金。虽然联产承包吃上了饱饭,只要那家出个天灾人祸,经不住折腾的家,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去穷得响叮当。现在上面号召搞扶贫,若没有一块敲门砖,只在台上把话说得好听,弄不好就是‘闺女打亲家——空口说白话’。”
李小锋的话一说完,就像给大家当头浇上一盆冷水。在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中,似乎对他说的话表示出某种赞同。于是有的人就开始附和,说哪怕是生蛆,也要捉来蚊子才行。光派一个第一书记来有什么用?天上不掉黄金,地上不长钱钱。除非银行把金库打开,给每家每户发几万,吹糠见米一下子大家都致富了。没等白天明再往下说,陡变的气氛,像林子里掷去一块石头,噗地一翅就飞鸟四散了。
这样的散会方式是尴尬的,白天明完全没想到大家会给他来这么个先褒后贬的下马威,接下去的工作又当如何开展呢?但他心头似乎明白,在农村面对老百姓,就不像在企事业单位那样,大家得守规矩讲纪律。像这样子一哄而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也是绝对不得允许的。可是在农村,村民就不得认这个账,如要他们信服人,就必须做出成绩来。磨嘴皮子讲空话,无论是哪级来的干部,他们都不会去买这个账。
2.接访村民悬焦心
夜是慢长的,来到村上的第一个夜晚,是他辗转反侧的第一个夜晚。要不是有山莺的鸣叫和不时听到远处的几声犬吠,清寂的夜,会长得让他怀疑是否有天亮的早晨要到来。
早上六点半的闹钟响了,习惯晨练的白天明刚起床,就有人把村便民服务中心大门敲得怦怦作响。白天明从窗口探头一望,是位60多岁的老大娘在敲门。于是就开口问:“老大娘?您找谁呢?”
“我找新来的第一书记,有事向他反映。”老大娘的声音虽然有些嘶哑,不缺的尖利却特别地炸耳。
“您等等!我马上下来。”说完,白天明就下楼打开大门。
老大娘没进屋来,她站在门边向白天明问:“你就是白书记?”
“我是。”白天明点了点头。
“那就好!我来向你反映个问题。我们村的领导几爷子太不像话了,有什么好事竟往自己胯里刨。就是贫困户的认定,全是姑爷舅子老表,有的开着小车住着洋房还是贫困户。还一天让干部提着大米和油去慰问,逢年过节还得大红包。并且娃儿上学还给补助,这个合理吗?”话一说完,激动的老大娘嘴角就抽搐起来。
“您说的这个情况我还不了解。请您把这个贫困户告诉我,以便我好去查证落实。”
“这个全村人都知道,就是二组的牟天国,他是村支书方远才舅舅的儿子,现在重庆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
“好的!我记住了。您叫什么名字呢?”
“我坐不改名,行不更姓。我是二组的田红梅,我既然敢来说,就不怕他们打击报复。如果这个事你不弄个上坎下落,我就向上面告发,让他那个支书都当不成。”
“您反映的这个情况我一定调查清楚,一定给您扯个回消。”
“好!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话一说完,扭头就向地坝外走了过去。
听到这个情况反映,白天明晨练的心情没有了。回到办公室坐在床上,心头像是在想什么,完全又理不出个头绪来。就在此时,一个人悄无声息地钻进办公室,猛地就把他吓一跳。
来者向办公桌前的凳子上一坐,接着就开腔说:“白书记,我是一组的刘少堂,去年修村便民服务中心拓宽道路占了我的地,当时村上陈主任说给2000元补偿,上面补下来年多时间就没付给我。我一问就说还没批下来,多半是他贪污了。你得给我做主把这个事搁平哈!不然的话,我是不得依教的。”
“好的!这事我记住了,我得去把情况做出清楚了解再给你作答复哈!”
“那就好!给你三天时间作答复,否则我就向上面去告发。”话一说完,起身就向门外走了出去。
白天明趁烧开水泡方便面的间隙,不时就把头向窗外做出探望,看是否还有反映情况的村民走过来。他拿出来笔记本,如再有反映情况的,就得用笔头一件件去记。凭心记一两个不成问题,若再多了就记不住。一旦忘事,村民是要来要说法的。
方便面还没开泡,真的就有一位村民走进来。还没请坐,村民就骂开了。说现在到处都是贪官污吏,人民群众没个出头之日,村里处理事务不公平,有人情有关系的,有钱送红包的,就可得好处,就可吃低保。没关系的就干瞪眼,这个世道糟糕透顶了,要求白书记来下决心整一整。
白天明拿出笔记本正要问下文,这位村民就说不让他记变天账。这些情况要他这个第一书记自己去调查,希望他能来给人民群众还一个公道。
白天明索性就不泡方便面了,他直接下楼去到地坝边,拿着笔记本,只等村民前来反映情况。可是,正当等待的时候,偏偏又不见有人来。
他转身望着村便民服务中心对面的崇山峻岭,像要去认识村民那样,一道一道地去做出铭刻。那第一道横岭是岭上村,整个山形从东到西势出腾龙,淡淡的云雾在山腰一线漫开,静如平江,洁如润玉。缥渺间就把仙山琼阁淋漓尽致演绎了出来。旭阳东升,不仅整座山是金色的,而且云雾更是绚丽得婆娑满目,锦绣峥嵘。在这山岭的横云下,有两片几百亩的山坡地,地中间是纵横有序的人行道,那成型的方块田中间,种上的果树成排成行。从“岭上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字牌上,就可知道是现代新型农业展开的绚丽画图。白天明想,得找个时间过去向岭上村取下经。
再放目远去,第二道山岭就是被誉为避暑纳凉之都的苏马荡。整座山岭现代洋楼鳞次栉比。五光十色如梦似幻,极像鲜活灵动的海市蜃楼。每到夜晚,灯光像闪烁的繁星,无不让人想起郭沫若笔下的《天上街市》,那真的就是盛夏时节的人间天堂。30多万人的闹热,自当是一个何其了得的繁荣景象啊!
那最后接地齐天的远黛横岭是齐岳山,苍茫雄浑的霸气,激荡着人的壮志豪情,大有剑在手,敢问天下谁是英雄的豪迈。立于茶马古道上“王皇劈历川鄂界,四海立定楚蜀关”的关隘门联,就可见其吞天吐地的气魄了。
连片的风光如此旖旎,若是通过扶贫帮扶,走产业创新和农旅结合的路子把美丽乡村打造出来,这个梧桐村真是一块让人追根寻梦和休闲观光的好地方。白天明在心头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梧桐村的美丽乡村打造出来,让四方扬名,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太阳上三竿的时候,时间就过八点了。村上干部到齐上班,说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对全村贫困户的明白卡重新填制,并在两天之内更换上墙。白天明问方远才过去填了为何现在又重填?方远才说这是上面的要求,独就这个明白卡,就重填过三四回了。白天明拿过明白卡进行对比,其内容也没什么变化,为何就要浪费人力重新改填呢?这无用功做起来究竟有多大意义?
因刚来村上,对许多情况还不是那么了解,于是对方远才说声到小组去熟悉情况后,提上手提包就从便民服务中心走了出去。
方远才跟出来说要给他带路,白天明说嘴巴就是路。他要方远才在便民服务中心抓紧填明白卡,以确保检查组来不捅漏子。
3.入户调研探实情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野草格外茂密,要不是有人通行,路早就被覆盖了。嗡嗡的蜂鸣弥漫浓烈,优美的恋蝶在花丛间轻盈翩跹。斑斓的世界直叫人心旷神怡,陶醉的白天明是在两声狗叫中才回神过来。听到狗的叫唤,从屋里走出来的二组组长谭得清看到白天明就打出招呼。狗见主人对来者表示热情,也就停住吠叫去到地坝边卧了下来。
“白书记!你怎么跑到我家里来了呢?这山上岔路多,咋不找人带下路。”
“嘴巴就是路。你看还不是走到你家里来了嘛!”
来到地坝里,拿出木椅让白天明坐下的谭得清问:“白书记来我们组上有什么指示呢?”
“哪有什么指示,是来入户了解一些情况的。”
“白书记工作真接地气,到村上就先下来把情况进行了解。”
“不把情况了解清楚,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工作。”
“这道也是!哪白书记今天想来了解些什么情况呢?”
“早上你们组上的田红梅来反映,说村支书方远才的老表牟天国有房有车,还被定为贫困户是怎么回事?”
“唉!”谭得清叹出一口长气说,“这个事真是一言难尽。”
“哦!还挺复杂是不?快说来听听。”
谭得清说声“好”后,就把当时的情况讲了起来。
他说是在去年春上的时候,上级要求对贫困户进行全面识别,通过各组村民代表评议,在村上汇总进行公示的时候,有几个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到处煸动,集合起不少公示的贫困户到村上吵闹。说自联产承包后,日子不断好过起来,吃饭穿衣全不成问题。如现在评个贫困户不仅脸上没有光彩,而且子孙读书,听说家里是贫困户,也会在学校抬不起头。更有单身汉说自个评为贫困户,哪家姑娘还愿嫁给贫困户?当时村里闹得最凶的就是他们组上的刘香。他虽然身有小儿麻痹症残疾,但他说通过理发也不得挨冻受饿,他还没安家找媳妇,现在让他当贫困户就是没安好心在整他。另一个就是王发杰,女人长期生病,两个女儿一个在上高中,一个在上初中,听说家里评为贫困户,女儿在学校就遭人嘲笑,于是也坚决不当贫困户在确认表上签字。
临近上报之时,村上干部就束手无策了。坐在大山上的这个大村子,就一二十户贫困户,镇上领导会相信?若派人来督察,那还不遭理麻受批评?置于这个当头,村干部通过到各组识别出的贫困户做工作,签字确认的贫困户才50多户。再向外打听,其他村都不下七八十户,梧桐这个最为贫困的村,贫困户这么少,能向上面交差吗?没办法中就弄了个主观评定标准:一看病、二看房、三看残疾户、四看读书郞。在确定人选后,一是把认定的外出打工贫困户,找人在确认表上代行签字,因他们不知道是否最终上报以免向村上干部扯皮。二是按贫困认定的四个标准,只要亲戚朋友家中有学生的,就去找他们说好话,想以因学致贫来当贫困户充个数,于是牟天国就在表哥方远才的动员下当上了贫困户。
贫困户识别确认工作结束不久,上面就派来驻村帮扶干部进行结对帮扶。看到送钱送米和学生有补助,有的人就觉得贫困户沾上了光,哪怕那些不贫困的人也害红眼病心里不平衡起来。好像一夜之间就生出正义感,并勇于站出来为贫困户打抱不平,田红梅就是闹得最凶的一位。村上多次对像牟天国这样的贫困户进行过研究,由于现在上报的建档不能一下取销,除了向村民做出解释,就只得硬着头皮遭村民谩骂。
白天明问牟天国现在是个啥情况,谭得清说牟天国过去在山西一家钻探公司打工,因吃苦好学,很快就成企业骨干。通过后来发展,就自个办起了钻探公司,是村里颇有名气的创业致富能人。牟天国每月回家看一次父母,一儿一女在上大学。前年他把老家改成了小洋楼,一辆大众越野车价值七八十万。自扶贫结对的帮扶干部入户送东西开始,他就做出拒绝,说他点都不贫困,并多次要求把他家的贫困帽子摘掉。他说过去别人不想当贫困户是怕丢脸,他当贫困户就是在给党和政府摸黑!
“看来这个牟天国挺有思想觉悟哈!”白天明生出感触说。
“是的!这个人不仅思想觉悟高,而且还大公无私有人情味。为让村民过河沟方便,那座水泥桥就是今年春节回家出资十万元修建的。”谭得清站起身指着那座水泥桥说。
了解到情况后,白天明就同谭得清去向牟天国家。不远处,只见一幢连三间的小洋楼拔地而起。两楼一底的层高,把比例搭配得非常精巧。明清建筑似的飞角翘檐,让这座小洋楼在古典和现代的相得益彰中,充分显示出这家主人的殷实与富庶。只是大门边贴上的建卡贫困户牌子极其扎眼,并且感到是那么地与之不协调。摇头中,白天明便尴尬地笑了笑。
一条白狗倚在那位坐在大门边的老大伯身边,刚汪叫两声,知是有人来的老大伯就把那条白狗拍按在地上。看到主人家不让他咬,于是就伏在老大伯坐椅边,摇摆着表示欢迎的毛尾巴。
谭得清介绍这位老大伯是牟天国的父亲,名叫牟有安。白天明叫声“牟大伯好”后,就伸手去握手。牟大伯既没有回话,也没有伸手,一动不动视而不见的样子,让白天明感到很尴尬。
就在这个时候,从里屋走出来的老大娘忙对白天明说:“他是为女儿把眼睛哭瞎了的瞎子,小哥莫要见外哈1”
白天明赶忙说:“没得事!没得事!”
这老大娘是牟天国的母亲,名叫方英竹。她让大家坐下后,谭得清就向老大娘介绍了白天明的身份,并说他今天是来入户了解情况的。
方大娘忙接话说他们家不是贫困户。如白书记有这份关怀的心情,就把他们家这顶贫困帽子摘掉,以免村上群众非议和给干部惹麻烦。
因不好在贫困户这个话题上去说下文,白天明便问起牟天国的情况。老大娘说儿子的事她全不过问,因而也不太清楚,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如要细知详情,牟天国在重庆,可到那里去了解,或者是通过电话与他联系。
坐在门边的老大伯自始至终半句话都没说,看不见什么的眼里溢满忧郁。沧桑的面部表情上,依稀全是自责与忏悔。
因了解不到更多情况,白天明只好起身同谭得清去一户叫刘少忠的贫困户家。刘少忠家的土坯房是60年代修建的,开口裂缝穿风漏雨,显得十分破落,是一幢典型的D级危房。刘少忠从屋里走出来,蓬乱的头发像鸡窝。没洗干净的脸,灰不溜秋中半点朝气都没有。叭嗒的土叶子烟浓烟股股,一副去留无意地闲适样子,若是从松林中钻出来,还以为是这座大山里的仙人板板。
白天明正要与之说话,只见由大到小从屋里跑出来五个娃。大的两个是女儿,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小的三个是儿子。大的八岁,居中的六岁,最小的四岁。活蹦乱跳的样子,显得十分可爱。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哪怕个个衣衫褴褛,追嬉打闹中,一定觉得他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五个孩子身后,紧接着追出来一位端着脸盆的妇女。三十多岁,颇有几分姿色,说话声音清亮而细腻。从抓住小儿子洗脸的麻利动作上看,不乏精明聪慧。极大的反差,怎么都不会联想到刘少忠是她的男人。
谭得清向刘少忠介绍白天明,说是村里新来的扶贫第一书记。刘少忠也只是把烟卷取下来向白天明笑了笑,道是那位女主人热情,忙拿出两条板凳让白天明和谭得清坐下。听她说话和看她做事,白天明怎么都不愿相信,在路上谭得清向他介绍的这位女主人方琼,居然是位神经分裂症患者。
白天明望着五个孩子,就问刘少忠:“你超生这么多孩子,计划生育罚款没有?”
刘少忠有些不好意思地摇着头。道是方琼嘴快,把洗脸帕向盆里一丢,说:“我们家里这么穷,人都喂不活,还向哪里去罚款呢?一直没有罚!”
“过去你们咋不采取节育措施呢?生这么多孩子,生活条件怎么一下好得起来?”白天明深怀感触地问。
“啥子节育措施哦?”刘少忠终于开口说话了。
“就是用避孕套。”谭得清解释说。
“那个东西往天村上发了的,没搞好久就用完了。后来没有钱卖,所以就一回一回的怀起了。”说完这话,似笑非笑的刘少忠,满脸显出一副完全没有办法的样子来。
“方琼怀孕了为何不去做人流术?为何不去早早结扎?”白天明问。
“村上干部每回来要她去做手术她就发病,所以后来也不敢来喊了。”刘少忠回答说。
“那你咋不去搞结扎呢?”白天明接着问。
“他们说男人做了结扎没力气,家里就我这个劳动力,若没力气就遭了。”刘少忠显得一本正经的回答。
“别听他的屁话。我来要他去搞结扎不下十回。他说结扎了做那个事就不行,不能断了他的快乐事。于是就提着菜刀和我拼命,加上他本来就有些傻,那架式谁还敢招惹他?"谭得清满脸生出怒色来。同时又接着说,“这下好了,穷得响叮当的一家人,全靠国家扶贫来进行扶助,年初一家人全吃上低保。D级危房正由我和村上向上面申报来解决,真是摊上了一个活仙人板板。”
白天明没做任何评论,只是对刘少忠说:“你现在应切实采取措施,千万不能再生孩子了。”
刘少忠还没回话,方琼一嘴就把话接了过去:“我不得再生了。”
“你采取措施了吗?”白天明问。
“没有措施,我说不生了就不生了。”方琼把扭干的洗脸帕甩了两下说。
“你这么年轻,不采取措施,怎么能作保证?”白天明不解地问。
“我跟肚子说了的。”啪地一下,方琼就把一盆洗脸水倒在地上,泥尘差点就溅在了白天明的身上。
“你看嘛!她说话又开始把不到行了。”刘少忠指着方琼向白天明介绍说。
在问及大的三个孩子读书学习成绩时,刘少忠说大的两个女儿已遗传了方琼的神经分裂症,智力不是一般的差,考试成绩常挂零。三儿子现在没见发病,可成绩因智力低,总是在20多分的位置起落。两个小儿子虽还没上学,从智力情况看,比哥哥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
在问及发展什么致富产业时,谭得清接话说刘少忠家地不足一亩,山林不到两亩,一家七张嘴过去全靠组里的人供给。在享受低保后,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村组两级和扶贫干部来规划过,引来十桶蜜蜂让他养,他一天又不拿上手,最后又没搞成功。让他到村上帮人打50元一天的工,稍微感到累就不去了,一天好吃懒做总等着天上掉馅饼。
白天明问刘少忠是不是这么个情况?刘少忠只是憨憨地傻笑着。最后白天明问刘少忠养了猪没有,他说人都喂不活,哪里还能养得起猪?并且鸡都没喂半只。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直是把人弄得哭笑不得。
从刘少忠家走出来,白天明认为刘少忠家的这个情况是值得深刻思索的。虽然我们国家全面放开了二孩生育政策,但是,在贫困山区,必须得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大力普及生育知识,有效采取节育措施,不能越穷越是无节制敞开肚皮生。否则的话,贫困地区的村民,将永远在贫困的圈子中打转转。同时,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要大张旗鼓宣传优生优育。对于有遗传病史的,要做好育前检查和生育引导,把预防工作做向贫困山区的家家户户,切实避免把遗传病基因传给下一代,从而给家庭带来终生痛苦和成为社会及家庭的永远负担。此外,在扶贫路上,要全面植入“你扶我就爬”的内生动力,千方百计让不思进取不愿做事的人愿做事、想做事。让能做事的人多做事、做成事。只有在这样的同频共振中,扶贫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全民富裕的小康通途,才能冰化寒冬,永沐春光。
4.爱凝相思悲沉沦
为把二组贫困户走访完,他们去到向四召家,只见一位捞脚扎裤的人蹲在地坝上把弄着两个小铁笼。谭得清对向四召说扶贫的白书记来看他时,他才把头抬起来。见手头没提油和米,头向下一低,又自顾忙他的活去了。
“向四召你在做什么呢?”白天明凑近身子问。
“我能做什么呢?弄套山鼠的笼子。妈的笼子烂了没钱买,你出钱给我买一两只行不?十块钱一只对你来说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说话间,头半点都不抬一下。
“唉!你给老子有点礼貌好不好!白书记问你大不胎胎的。”谭得清生气地说。
“我就大不胎胎的怎么了?来扶贫看我东西就不拿,还来扶铲铲个贫!”向四召对着谭得清直是凶。
“你一天就搞这么个套山鼠的屄腔壳,能不能种点地用粮食去卖钱!”谭得清也不好气地把话回过去。
“说得轻巧当根灯草,种一千多斤包谷和谷子,累死人不说,卖的钱除了锅巴没得饭,老子才不得去搞那个亏本的买卖。套山鼠30块钱一个,套两个就够我买大米吃一个月了。再多套一个又可以称肉吃,人轻松又好玩,你不信来试试。”
“真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你这辈子就活该打光棍。”
“打光棍怎么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你能把我怎么样?”
“你是上大人,我敢把你怎么样?照你这样下去,老了看你啷个办。”
“屁啷个办!凉办。村上有集中安置点,到时有国家来养老,老子怕个球。”
“白书记!你看这个人怎么扶得起来。”话一说完,谭得清把头直摇得像钟摆。
“好!你们别争了。”白天明止住争吵,转头对向四召问,“你套的山鼠真能买30块钱一个?”
看说话对路,向四召才抬头说:“真的30块钱一个。镇上有人收,我工具不好,有时套到又跑了。”
“一个月你能套多少个呢?”
“五六个的样子”
“过两天我给你买两个好笼子来,希望你多套点。”
“这还差不多。到时我带你去套,有你们城里头的人钓鱼那么好玩。”
“好!到时我来陪你玩。”
“你若真能说话算数,我就认你这个书记。”
“你放心,我这个书记说话一定算数。”
听到这话,向四召就把一双脏兮兮的手伸出来握住白天明说:“知音难得!知音难得呀!”话一说完,眼中就浸满泪花。
握别向四召后,白天明就同谭得清向村上的集中安置点走过去。
集中安置点是2015年政府出资30万元修建的,一楼一底共20间安置房。现已入住特困人员和孤寡老人17人,共13户。其中胡得通和谭太珍夫妇看上去头发全已霜白,沧桑的脸上堆满不幸。60多岁的年龄,看上去完全就像80多岁的耄耋老人。
从谭得清口中得知是驻村第一书记来看他们,谭太珍老人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我们俩口子命苦哇!过去住在山上的一个岩洞里,女儿嫁到陕西后,十多年都没个音信。儿子40多岁了,现在湖北那边打工,与一个有夫之妻缠起,打工的钱全被骗光了。去年快到春节的时候回来一趟,屁股没落板凳就要我们把低保存折给他,说他管起才安全。我扯把子说在村上管起的,他就到村上去跟方支书大闹了一通,然后一趟子跑出去到现在就没有个音信。唉!我不知道是养的啥子后人哟!”话一说完,两行热泪牵起线直往下淌。
扶住老伴的胡得通说:“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可我们养的儿女完全就指望不上,要不是有政府关怀,我俩口子就是死在岩洞里烂得蛆直拱都没人晓得!我们一辈子没对国家做出什么贡献,还养出这么两个不知感恩的活报应,真是对不起国家呀!”话一说完,也就在酸甜苦辣地交织心情中,把两行泪珠滚落下来。
“在我们这个国家,对困难的人民群众,党和国家不会不管。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白天明情真意切地对两位老人说。
就在这时,有好几位特困老人围过来,七嘴八舌中,直夸党的政策好!能生长在这个国家,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这是白天明今天收获到的最大感动,他认为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事,就不乏有感恩之心生出来。
5.助力促销解千愁
与谭得清分手去到一组,在那条小路连接的乡村公路上,有位50多岁的老大娘背着南瓜在上面等着。刚上公路,老大娘就问:“你是新来搞扶贫的白书记是不?”
“我是的!”白天明笑着回答说。
“你到哪里去了的呢?”老大娘问。
“我到二组去看了贫困户的。”白天明回答。
“你莫光去关照贫困户,我们这个养殖户也想请你来关照一下行不行?眼下我们硬是扛不下去了哇!”话一说完,满面愁苦的老大娘,就把白天明往家里引。
去到家中,虽然房屋是土木结构瓦房,粉刷的石灰墙体在翻黄中,便把沧桑的历史记忆留存下来。老大娘说这房子过去是村上的民办小学,后来山上上学的孩子少了,1997年村上处置房产,他老公赖顺强就花2000元买了下来。虽然这房屋赶不上其他村民的小洋房漂亮,收拾得干干净净中,也就把一番生气保存了下来。这时老大娘才介绍说她叫付学碧,本来两年前她和老伴赖顺强是不准备到山上来生活的。2001年在龙驹镇上花7万元买了一幢两楼一底的房子,让儿子赖兵开了个烧腊店。由于生意日渐冷落,入不敷出的家境就陷落到十分拮据的境地。儿媳妇难以忍受这样的日子,屁股一拍,扔下一家老小就跑了,至今就不知道个下落。为了把家境搞好等儿媳妇回来,两位老人一合计,就决定回山上来搞养殖业。经两年的摸索,对养猪养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眼下养殖状况可谓是最亮眼的。10头肥猪急待出栏,从山东引养的1000只鸟鸡也到出栏期,500只蛋鸡下的10000多个鸡蛋正急找销路。天气日渐炎热,两位老人在想不出个法子中,急得团团直打转。今天看到白天明从此经过,付学碧就把他栏下来,想借扶贫干部的帮助,让这个销售难题得到解决。然后就打算去把这个让人揪心的养殖产业停下来去帮别人打短工。
赖顺强老人表面看起不善言辞,只是跟在白天明身后听老伴向其介绍情况。可是从他身着罩衣,脚穿胶靴的装束看,一定是非常勤劳或许还是一位深怀养殖技能的人。白天明问他对养殖技术懂得多少,赖顺强把头一挠,回答说去城里参加过几次培训,再通过平时看书学习和在养殖中积累经验,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是内行了。虽然技术不敢与他过去练就的木工活相比,但也不至于在养殖上走弯路和产生重大失误,从眼下取得的养殖成果上就可看出来。只是眼前出现的销路问题,可就让他无技可施了。
去到猪圈里,10头肥猪都在300斤开外,并且全是黑猪。平时到处看到的都是白猪,这让白天明感到非常新奇。
付学碧说这叫内江猪,由于出栏的时间要比别的猪迟一两个月,喂的成本要高些,所以就没多少人愿养。他们就是看到这是个稀缺品种,就把它养起来以图个好价钱。没想到付出高成本没讨到好价钱不说,还“偷鸡不成倒蚀把米”的卖不出去。
去到养鸡场,千多只鸡全是散养在山上的。放养场里用钢棚搭着个鸡舍,鸡舍里悬吊起用木料做的40个鸡窝特别精致,鸡窝三方用横条做出通风网窗,一方敞门入窝。入窝门前还做有两道横杆,便于蛋鸡进出方便抓立。更还是让鸡下蛋后,可以站在上面“个个大个个大”地把丰功伟绩炫耀一番。从手艺上看,这鸡窝一定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白天明伸手向鸡窝里拿出绿壳鸡蛋的时候,就问鸡窝是谁做的?付学碧骄傲地说是赖顺强做的,接着就介绍起赖顺强过去。赖顺强是当地响当当的好木匠,当年就是看到他的一双巧手才主动追求嫁给他。在龙驹镇场上花7万元买的房子,就是他的积蓄。后来随着各种洋家具层出不穷,他的木工手艺就渐渐被人冷落了。就像儿子赖兵用门面开的烧腊店,由于没有打出品牌拓开市场,突然一下子就关门停业,半分经济收入就没得来源了。
走出鸡舍,付学碧从口袋中抓出一把包谷洒在地上,只“咕咕”唤过两声,乌鸡就蜂拥而至。正在争抢食物的时候,两只鹅也冲过来加入到争抢的行列。在什么也没有抢到的片刻,便仰颈把头高高扬起怒吼个不停。这情景顿时就把鹤立鸡群的画面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出来。白天明问为何还养两只鹅,付学碧说是为了防老鹰来抓鸡才养的。这个秘密是赖顺强在不意中发现的,没想到老鹰还怕家鹅。自养上两只鹅后,不仅老鹰不敢来抓鸡,而且黄鼠狼也很少有光顾,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看到两位老人愁眉不展的样子,白天明的心也十分焦急,他不知道怎么来一下子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可是他决定,还是通过微信网络,先在朋友圈进行一个推介。
白天明同两位老人回到家里坐下来的时候,立即就编起销售信息来。他把赖顺强家先是做了个简单情况介绍,接着就在拍下的照片上配上文字,以及销售联系方式。编辑好后,就向微信朋友圈发了出去。不大一会,就有扶贫帮扶集团三峡学院的祈队长来电,说三峡学院老师看到这10头黑猪,不仅眼睛一亮,而且在查知这种黑猪肉的肉质品质后,决定以高于市场普通猪肉10%的价格进行销售。再接着就是朋友的超市、商家和过去贷款支持过的农贸市场以及摊主纷纷发来链接,要求销售赖顺强家散放的生态乌鸡和绿壳蛋,并且还愿意建立长久的合作销售关系。不到一小时,白天明就把赖顺强家的黑猪、乌鸡和绿壳蛋全销售出去,并且还弄出来了个供不应求。
感动的付学碧说今天遇上了活菩萨,一下就解决了愁眉不展的大难题。她想宰一只鸡感谢白天明,并且还要老伴陪同喝两杯以示庆贺今天的这个大喜事。白天明说用不着感谢,为村民排忧解难办实事,是他这个当第一书记的应尽之责。曾丧失信心,并且准备把猪和鸡卖完后,就出去打短工的两位老人,站在地坝边目送白天明离开的时候,还是决定要把这个养殖项目办下去,并且还生出扩大规模的长远想法来。
6.策计乡土寻指路
一趟下来回到村里的时候,太阳就大偏西了,没吃早餐和午饭的白天明突然感到饥肠辘辘。他泡出一碗方便面,没个三下五除二就吞了下去。及至第二碗方便面下肚的时候,尚还觉得没打底。在他自个感到好笑地吃下三碗方便面的时候,才凑合把肚子填饱起来。
气通血畅的时候,他便去到办公桌前,想把这一趟的扶贫日志记录下来。刚打开笔记本,村主任陈太良就来告诉他,说有好几个村民来找过。具体是些什么事,村民半个字都没给他们这些干部说。
白天明叫陈太良坐下后,就开门见山问起刘少堂2000元占地补偿费的事。
陈太良说补偿费两个月前才批下来,正要通知刘少堂到镇上去领。
白天明一听是两个月前就批了下来,为什么不及时通知刘少堂到镇上去领呢?一句话搞定的事,为什么就要拖着让群众来追问呢?看来有的矛盾还是我们干部在执政能力上欠缺方法和办事拖拉。他没把懒政的帽子向陈太良头上扣上去,但对把事情压着不通知是有看法的。因才到村上工作,暂时就把想开展批评的话语吞进肚里。于是在吩咐陈太良立即通知刘少堂到镇上去领钱后,就打算把村上和所有扶贫干部召集起来,然后分组到各组去开坝坝会,以把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全面收集起来,便于接下去好对症下药开展工作。
他之所以决定这么做,一是如《孙子兵法》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不把村里情况弄清楚,开展工作就是盲人骑瞎马,举步就是危机,愿望全成梦境。三是“三个臭皮匠,当个诸葛亮”。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之中,说不定就会激活灵感,让他这个初来乍到的门外汉,能持上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这是白天明来到村上的第三个日子,在村扶贫工作会上,他让每位扶贫队员,把自己结对帮扶的5户贫困户情况作一口清介绍,可是谁也没有一口清把贫困户情况说明白。在问大家为什么说不明白时,都说除扶贫工作外,还有岗位工作拿在手上,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把情况弄清楚。并且经常表表册册就应付不过来,当然帮扶措施基本上就是一个版本,几乎都是引导贫困户外出务工增收,依靠自身土地发展产业项目的一项都没有。其扶贫完全就落到表表扶贫、跑跑扶贫和数字扶贫的形式上去了。
白天明完全就没想到,来当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根本不是单打一干扶贫工作那么简单,依稀还要上管天下大事,下管鸡毛蒜皮。那好!既然如此,可就得管出个样子来。于是,他便安排村干部和各部门派到村上的扶贫工作队员,分别到6个村民小组去开坝坝会。一是了解村民对干部和村上有什么要求。二是收集村民需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对脱贫攻坚发家致富有什么建议。然后再把情况梳理汇总,以便在矛盾化解中开展工作,从村民建言献策中研究发展方略。
除留方远才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处理日常事务外,由白天明、陈太良及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派来的扶贫队员翁长俊、万州区农行派来的扶贫队员向小阳、三峡学院派来的扶贫队员焦延祥、镇攻坚办派来的扶贫队员李春林,从一到六小组,各自去负责召开坝坝会。
白天明负责的第一组,位于梧桐村海拔800到1200米的绝顶之巅。有座叫双鹰寨的古寨,尚与茶马古道的遗址相连。高高的卡门扼守要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固。这古寨是历代大户人家存粮避匪的地方,虽然不知修于何年何月,但那个口传下来的爱情故事,无不让人为之牵肠挂肚。刻在卡门上的那副“皇王劈议川鄂界,四海立定楚蜀关”的门联,可谓大气磅礴。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在历史的峥嵘岁月中,这道关口扼守的茶马古道,当有多少四面八方的人来人往,并且还让曾经的繁荣兴盛,在磨得光滑凹凸的沙石板上,留下沧桑的记忆和空远深邃的怀想。卡门下有一户农家,是一组的一位村民办的农家乐。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暑热天,就有不少游人来观光纳凉,四十多张床位根本就满足不了渝鄂光顾客人的需求。慕名而来的人们不光是为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寄托追思怀古的人文情怀,而且还因为这个农家乐里的主人,梁国富的那段传奇故事。
这个梁国富当年是医生,改革开放后,就自个办起一家珍所,在淘到一桶金后,又在镇上开了两家餐馆,一家人过着日进斗金的快乐日子。后来不知道是那根神经被触动,居然把诊所和餐馆转让出去,然后回到这座大山上承包500亩土地,就干起蔬菜和水果种植项目,同时还植树种草绿化大办钢铁留下来的两座荒山。当时由于不通公路,蔬菜水果外运全凭人力。不胜的高额成本,没两年功夫就把他拖下了滩。不仅没发财,反而把所有积蓄全赔了进去。从此与妻子带上一儿一女,就在这个大山上过起艰苦的日子来。虽然梁国富的项目没发展起来,但他携家带口绿化的荒山却翠绿了起来。这份功绩亮人眼目,政府发现后,就给了他一份非常崇高的荣誉——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上北京领奖的时候,还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至今悬挂在堂屋里的大镜框,直让梁国富脸上闪动着春天般的光芒。今天一组的坝坝会,小组长罗小胜就把其安排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