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的“修养篇”:针对个人素质修养的要求,切入微观场景,以典说“情”,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激励提升人生境界,修养内在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读书学习、生活情趣等方面。
13.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范文】
古今中外学者,都懂得学习要循序渐进。南宋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杂乱地读书就好像一个饿肚子的人走进了饭馆,看到鱼肉糕点恨不得一口都塞进嘴巴,于是粗嚼快咽急忙吞了进去,虽然也填饱了肚子,但是没有尝到菜肴的滋味。这种贪多嚼不烂的学习方法,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选自2018年5月29日人民日报文章《读书宜循序渐进》)
【典故出处】
语出南宋朱熹《读书之要》,“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道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先须熟读,伤感语录,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文中典故的意思是,读书的方法在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读熟之后再认真思考,这样就会有所得。
【典故解读】
朱熹为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对读书学习有着独特而深切的体会,成为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读书理论和方法的人,总结出著名的“朱子读书法”。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句典故,出自其所著《读书之要》,提出读书需要“循序渐进”和“熟读精思”,至今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循序渐进”,强调读书要量力而行,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打好基础,逐渐深入;“熟读精思”,则是强调读书要反复诵读,让书中的话好像出于自己的嘴巴,同时做到学思结合,力求透彻理解与领悟,让书中的思想好像都是出于自己的想法。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句典故,可以用来要求党员干部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争当学习型党员领导干部,不断探索和创新学习方法,既要持之以恒地学,更要联系世界观改造来实际学,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唯有如此,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范文赏析】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提出青年人学习必须从基础学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文中引用典故“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强调自古以来古人就十分重视读书的基本功,不可囫囵吞枣,杂乱无章,企图一步登天,而是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同时要精于思考,不可贪图捷径,不求甚解,贪多嚼不烂。
14.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范文】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深蕴着灼热的理想信仰、炽烈的家国情怀。(选自202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最是书香能致远》)
【典故出处】
这句典故化用于北宋苏轼的诗歌《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典故“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的意思是,饱读诗书的人自有光彩夺目的气质,只有书籍可以让人走得更远。
【典故解读】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赠与朋友董传的留别诗,当时董传穷困潦倒,衣衫粗劣,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粗衣劣布掩盖不住他的风骨气质,因而苏轼作此诗来宽慰朋友。
首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写出了读书与一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董传虽然穿的是麻布粗衣,但是只要腹有诗书,他的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场景应用】
公文写作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这句典故,可以用来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读书学习是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的最好途径,让读书学习成为净化灵魂、加强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做到读书修德,知行合一。
【范文赏析】
人民日报这篇人民论坛提出党员干部要热爱阅读,善于撷取书中精华,并将之内化为崇高的价值追求,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文章中引用典故“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强调自古以来读书学习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承先启后,修齐治平,因而今人更要锲而不舍地读书学习,持之以恒地用书卷气给自己赋能,把书籍当作生活必需品,让读书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