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采采卷耳带大家欣赏了诺邓清晨的宁静,现在我们继续向村子上方前行,来到了一户名为“黄遐昌家庭博物馆”的民居前。
这幢“四滴水”民居,看上去只是 诺邓 普通民居的其中一间,但它却为我们的 诺邓 之旅打开了一扇意义非凡的大门。
就是在这里,我们认识了热情善良的黄老爷爷。
他从小生活在 诺邓 ,祖上曾是 诺邓 仅有的两位文状元之一、就职于提举司衙门。而他的爷爷黄遐昌也是白族民间纸扎艺人。老爷爷怀着对家乡、对家庭的热爱建立起了这座家庭博物馆,日复一日对往来游客讲述着他的家乡以及家庭的历史与文化故事,仅收取微薄入馆费,并告诉游客如果觉得他讲得不好,可以不用付钱。
这天的常规讲解之后,黄老爷爷看某狗先生与我对 诺邓 有超出常人的喜爱,便主动提出为我们继续讲解 诺邓 历史。
爷爷的描述绘声绘色,中间穿插着他的成长经历,把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过去的 诺邓 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一个小时里,我们仿佛也跟着他来到了过去,看到了 诺邓 的从前。
黄家本为汉族人士,祖上因被朝廷认命管理 诺邓 盐局,才来到这里,后娶了一位白族姑娘,从此在这里定居。
据黄老爷爷说, 诺邓 现今的白族大都是汉族改族。 诺邓 的兴衰历史,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附于“盐”。
也许当初如果不是因为发现了 盐井 的存在,就没有现在的 诺邓 ,也没有现在的黄宅,黄老爷爷为我们讲故事这一幕也不会存在。
几代人每天打开这扇窗户,望向家园、望向深山、望向苍穹、望向历史、今朝与未来;
几代人每天在书桌前寒窗苦读、笔耕不辍,才造就了现在的 诺邓 ;
几代人用过的茶壶,沉浸了岁月的清澈。
黄爷爷的家庭博物馆,藏品也颇为丰富。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黄遐昌老人的画作(左上图),以及平时锁着,有参观者前来才打开的青花瓷瓶(右图);
和一些包含法郎的小钱币、小字据;
还有堂屋正中顶上编织的不易被察觉的“福”字;
嗯,对了,还有黄爷爷的奶奶当年的嫁妆(左下图),据黄爷爷说,里面的物品都完好无损,是他多年来精心照看的藏品。
我们从黄爷爷热情洋溢的字里行间中看出,他深爱自己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家庭。
在这个庭院里,在庭院大门外的 诺邓 村。发生过很多生动的故事。
黄爷爷放弃了诸如开设民宿、售卖火腿等能相对轻松获利的事情,选择了开设家庭博物馆,他为人们串联起 诺邓 的历史与现在;为了让白族民间文化艺术被尽可能多的人知晓 贡献着个人力量,看似微薄,实则令人钦佩。
通过他的讲述, 诺邓 的一切风景于我们,才开始有了不同的意义。
我这里还有他为我们讲述时的录音片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听。
希望有一天更多的人走进深山的这个村落,去聆听只属于这里的历史,去感受只属于这里的现在。
离开博物馆已过正午,迟来的午饭中当然有 诺邓 火腿。
表面粗糙不平,内里却含着美味的 诺邓 火腿已闻名全国。
但实际上 诺邓 村做火腿的仅寥寥数家,村民们告诉我们,做火腿虽然利润颇为丰厚,但流程过长,风险也比较大,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尝试。
端上桌的火腿作为村里的一道普通家常菜,滋味咸香可口,确实与别处的火腿不尽相同。
除了火腿,来到 诺邓 不可避免会了解当地的盐文化。
可以说 诺邓 的命运就是与盐的交织,村中如今还存有一户煮盐的人家。
听了黄老爷爷的讲述,才知道过去的 诺邓 人为了生活得更好都会想法子贩卖私盐。为了与外界做生意,他们翻山越岭踏出的盐马古道至今还存在于村子对面观景台背后(我们放无人机的地方)。
所以看到 盐井 时,才会觉得颇有感触。
可以看到通往井深处有两处 通道 ,这是因为 诺邓 盐井 构造复杂。
村里共有两口井,左边大的较浅,是 淡水 井;而右边小的较深,是盐水井。
午饭后,继续一路上行,来到村子高点 ——棂星门。
此时山间风乍起,飞沙走石,仰望古老的棂星门,确有欲与天比高之感。
棂星门也是珍贵文物,近年来修缮过几次。顶部的“ 腾蛟 ”姿态生动,我很是喜欢。
过了棂星门,就到了文庙(孔庙)和武庙(关庙)。听黄老爷爷说过后才知道,其中文庙院墙上开的小窗,是因为 诺邓 当时出了文状元,朝廷才允许的。反之如果未出文状元,是不能擅自在庙宇的墙面上开窗的。
而因为 诺邓 未出武状元,所以武庙的院墙上就没有小窗。
当年黄爷爷的祖上就是文状元,因此这扇小窗就是为他而开。
诺邓 村今年还举办了孔子诞辰释典。
另一边的武庙也是香火旺盛。
如今文庙与武庙的正殿都经过重新修缮。
但偏殿的十二金刚等形象,就仅存于黄爷爷给我们讲的故事之中了。
我通过紧闭的殿门往里面一看,确实已空空如也。
穿过武庙,就来到了 诺邓 村至高点 玉皇阁 。
这里也是 诺邓 村最为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 云南 地区少见的三层阁楼式道教建筑。
下图是 玉皇阁 顶上保存较完好的藻井绘画“二十八星宿图”,被称为“ 诺邓 一绝” 确然名副其实。
据黄爷爷告诉我们,以前 玉皇阁 外院中还有四条石龙。他说,石龙雕刻精致、形态逼真,以至于小时候的他对 玉皇阁 这个地方心存敬畏。
可惜石龙也只存在于爷爷的故事和我们的想象中了。
岁月无情,整个 玉皇阁 如今仅存的就是这幅珍品“二十八星宿图”了。
玉皇阁 外,只有精致石刻、斑驳木棂还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玉皇阁 外,只有精致石刻、斑驳木棂还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文字,采采卷耳都坚持走心原创!
尊重知识产权,谢绝任何形式搬运!转载请联系采采卷耳授权!
喜欢的亲们请订阅关注分享哦,和采采卷耳一起踏遍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