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高品质的教育,就是高品质的沟通,教育教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当然沟通的主体也是学生;然而,深刻影响学生学习、成长心理的往往是家庭,面对学生复杂的学习成长问题,有效的沟通几乎必然地要涉及学生的家庭与学生的个体经历与感受。
教学沟通的主阵地一般是在课堂,而学生成长的问题则一般在课外。本人从教20余年,尤其重视学生的心灵成长,课堂重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心理的成长性格的完善,则常常在课外。
我一向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心理的成长。只有心理问题解决了,学习才能有效的提升。我曾反复地思考,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教育是为了扩大孩子的心理边界,让孩子走向知识的、思维的、心理的、格局的阔大和辽远,他不见得会多么成功,但他会幸福。
于是我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中。
孩子的成长问题是永远探究不完的课题,在日常的一问一答中,我深深地了解了每一个孩子成长的不易与烦恼,于是每有沟通,常有手记,反思省察,遂以结集,命之曰《老师说的对》。
在与学生及家长的反复沟通交流中,我渐渐认识到,一个孩子成长的一生,所受教育起码有四个层次,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家庭教育为根,学校教育为干,社会教育为枝叶,自我教育为花果。一个人的教育几乎必然地始于家庭教育,成长于学校教育,成形于社会教育,收获于自我教育。在这四个教育层次中,越是底层的基础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就越大,作用力就越强。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最终要指向自我教育,一个孩子只有形成了强大的自我教育能力,这个孩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成为独立而有作为的成熟个体。
在我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我自始至终都在体现这样的一个理念:我的所有教育、教导,都是为了孩子最终走向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定位,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活好自己的每个当下。
本书内容,皆是采撷日常交流,多是即兴式沟通,难免失之严谨,更谈不上学术,只能作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个案参考,所以每篇的标题都以“老师”这一称呼语贯之,以体现教师之主导性。每一篇都以探究交流的形式,或是某次问答记录,或是某次交流概述,亦或是几次沟通的综合。几年下来竟有百十余篇,梳理整合分为“家校沟通篇”与“师生沟通篇”,以便阅读取舍。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