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每天5分钟阅读版:文件简洁、有视频、有延伸
下面是对全书经典观点的摘录,方便提取大纲
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感动你,你怎么能感动别人?
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好的产品经理需要瞬间成为傻瓜用户的能力,所以好的技术人员,很难成为好的产品经理。
不要强求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你此生最好的投资。
王东岳老师说:“只有站在比他人更高的对方,才能真正理解他人”。如果你陷在跟其他人一样的思维体系之内,永远冲破不了思维盲区。所以,如果把互联网当做工具,就永远理解不了互联网的真谛;如果把互联网当做思维,就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用互联网思维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儿。
今天,人就是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社群运营能力成为核心能力。公司的CEO已经成为首席社群运营官。
互联网思维之一: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强需
互联网思维之二:中间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
互联网思维之三: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
第一部分:两种思维之争
“任何一个体系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的。” —— 哥德尔第一定律
王石说:“你不是输给了互联网,是输给了不信互联网。”
雷军说:“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颠覆创新,用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专注,少就是多。”
看一个上市公司肥不肥,要看市值;看一个创业公司肥不肥,要看估值。
雷军的互联网思维 “专注、极致、口碑、快”
李善友的互联网思维 “产品、社群、自组织”
第二部分:互联网思维之产品篇
营销和产品,哪个更重要?
如果不懂产品,一定做不好营销。
我每天会看微信、微博,会看大量的书,来保持对这个时代的温度感。
雷军说:“我过去20年都在跟微软学习,强调营销,其实好公司不需要营销,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营销。”
工业时代,产品连接用户的成本巨大,不得不依赖广告;而互联网时代,产品连接用户的成本为零,产品本身就是广告。
竞争的时候一定要去找比你牛的人,千万不要去找不如你的人。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技术和产品,战略和产品,哪个更重要?
乔布斯说:“我一贯认为,我们必须首先从用户体验出发,继而再回头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
《创新者的窘境》中认为 “技术进步的步伐一定会超过市场需要的速度;而当产品性能过度时,产品的生命周期就会发生变化。”
《失控》和《奇点临近》的作者们都认为 “技术是有生命的,技术进步一开始可能很慢,但是过了拐点之后,技术会加速进步。”
吴伯凡的《Bye Bye 企业老板,Hello 产品英雄》中认为 “产品生命周期已经到了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的地步”
王东岳老师认为产品生命周期 “从低端到高端,是单向度加速演变,越低级,越稳定,越高级,越动荡越飘摇”,跟吴伯凡的看法类似。
产品是王道
在野企业凭借一款产品就可以横空出世,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吴伯凡说:“这是‘小时代’盛行的‘大时代’。让企业免于速朽的,是企业的快速自我刷新的能力。”
制造是指与工厂、生产和材料相关的部分;产品是指设计思想、创造附加值得能力,是那种令人砰然心动的东西。
在工业时代,好产品的标准是功能、技术、价值;而在互联网时代,好产品是单点极致,超出预期,给用户惊喜,然后产生超越商业价值的强烈情感关系。
罗振宇说:“产品的本质是连接的中介,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的功能,互联网时代连接的是趣味和情感。”
乔布斯说:“只有当我的产品打动人心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工作才告结束。”
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感动你,你怎么能感动别人?
工业时代是以技术、功能为主要指标,强调功能体验,而互联网时代,产品强调审美,强调情感体验。
吴伯凡产品公式 ——》 产品 = 功能 x 情感
不是说功能不再重要,而是说功能好仅是基础,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
产品的审美主义时代:极致、简洁和情怀
1. 极致
雷军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永远不厌其烦地改,越改越有温度,越改就越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这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
雷军说:“我们小米没有KPI,如果有,我们只有两个KPI。第一,用户用了我们的产品是否会尖叫?第二,用户用了我们产品之后,是否会推荐给朋友?”
同仁堂有一副对联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生悬命——形容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没有自己的主体,世界把自己推到哪里就去到哪里;另外一种人有自己的情怀,有自己的追求,坚持做一件事情,把它做成自己的作品,对作品付出一种情怀,慢慢的,这个作品有了意义,甚至超过自己生命的意义,最后这个事情成了伟大的事情。
在中国,用赤子之心做产品,才是最牛的思维。
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吴伯凡认为 “这是个极致的时代,用户体验是0和1的世界,是Nothing与Everything的世界。”
今天,互联网时代,要么全输,要么全赢!
我认为满意度等于零,今天的衡量指标是“尖叫度”,满意度的十倍才叫尖叫度,你要永远超越用户预期。
张小龙说:“产品是演化出来的,而非规划出来的。”
工业时代是“木桶理论”,强调组织的成就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而互联网时代是“长板理论”,最长的那块板决定你的成就。
单点极致: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在极小的地方把纵深做到极致,最后的收获反而更大。
雷军说:“少做一点事情,把这些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 人和人的智慧没有差别,关键的差别就是智慧用力的方向。
傅盛说:“今天这个时代,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能改变世界。”
十件事情,你砍掉九件事情,目的不是为了砍掉这九件事情,而是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某一件事情上,这就叫单点极致。
颠覆式创新玩的是小单品、大概率成功的策略。
2. 简洁
高感知能力:不只讲功能,还重设计。不只有论点,还说故事。不只谈专业,还须整合。不只讲逻辑,还给关怀。不只能正经,还会玩乐。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
过去,我们常问产品有没有用,强调的是功能;现在要问好不好看,强调的是审美。功能已经成为基础,审美才体现价值。
简洁并不是把现象层面的东西变少,而是从现象层面深挖下去。
周鸿祎有著名的 “小白” 理论——把自己变小白。张小龙也说过,自己能够3分钟变成一个小白,变成一个傻瓜用户,从傻瓜用户的角度看产品够不够简单。
大公司一定会是 “繁”,小公司在产品上战胜大公司一定是 “简”。
张小龙说:“人是懒惰的。” 所以,一定要 “做三秒就会用的特性”,需要文字解释的功能都不是好体验。
好的产品经理需要瞬间成为傻瓜用户的能力,所以好的技术人员,很难成为好的产品经理。
苹果的简洁:命名简洁、品类简洁、会议简洁、团队简洁。
品类简洁 —— 99%的用户是小白,每增加一种选择,都会让用户迷惑,不要让用户去选择。
团队简洁 —— 在高科技领域,一个优秀的人才,等于100个普通人。找到5个顶尖的人才,他们就会把其他顶尖的人才吸引过来。
简洁不是功能上的简单,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简洁,它深入你的骨髓,是一种审美的意识。
3. 情怀
产品竞争,不再是广告与广告的竞争,而是对用户的说服能力和感染能力的竞争。
顾客情感管理 —— 与用户发生情感联系,品牌即情感。你在情感上让别人接受你,比你从认知上让别人接受你难度更大。所以,今天的制高点是,品牌即情感。
互联网品牌是创始人、产品和粉丝之间的一场合谋,缺一不可,产品的人格化品牌时代到来,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
吴伯凡在《巨大的变化将在2014年发生》提到 “新四化” —— “一切商业都将互联网化、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一切流行都将城乡化”
聚美优品的陈欧说:“明星代言好处是能迅速把人气做起来;坏处是即使人气做起来,人气依然属于明星,明星走了,人气就走了。人气与品牌没有情感关联,情感是寄托在明星身上,没有寄托在我的产品上。”
罗振宇说:“魅力,是互联网世界中的稀缺资源。打造自媒体,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魅力人格体。魅力人格体的三要素包括:不靠谱+真牛+自恋。”
互联网品牌和传统品牌的区别:工业时代传统品牌是产品通过打折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为了获得某种优惠特权,甚至会托人找关系;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不管你做什么东西,我就是愿意支持你,愿意做你的会员,送钱给你,愿意陪伴你一起成长。
李宗盛在《致匠心》中说:“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可能成就我。”
各位能不能闭上眼睛想一想,活了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做了哪一件事情是让你觉得很骄傲的?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其他的留给时间去说吧!这就是“匠人精神”。
罗永浩说:“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 所以,他的粉丝说:“你负责认真,我们帮你赢。”
李善友的名言:“不要强求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
在今天这个时代,沟通越顺畅,人却越孤独。
雷军说:“一切以‘米粉’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张小龙说:“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
“真屌丝”的特征是既要物质,更要精神,低价不掉价。
马佳佳说:“生于1982年,谁谁谁,做了什么什么,这一切只有关于品牌历史,无关于品牌灵魂。什么是品牌故事?基于某种特定人群,反抗了某个敌人,激励了某种心智,抚慰了某个伤口,渲染了某种生活场景,‘让用户得到一种怎样的灵魂加持’,满足了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意淫,最终通过消费行为来实现。”
王大锤 “用屌丝最大的筹码‘幽默感’,让一切端庄严谨高大上变得黯然失色。”
对于我们40岁以上的人,我要说句狠话 —— 我们已经沦落为2C消费的“垃圾”了。越年轻的人对2C消费越有敏感度,所以40岁以上的人,如果用你的眼光来判断下一代应该做什么产品,一定会失败。
马化腾说:“你什么错都没有,就是错在太老了。”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你此生最好的投资。
创业邦上有篇《传统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破局》提出 “40岁以上的,在传统企业打工的高管,未来3年有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而且是大概率事件”。与其雇佣四五十岁的、又不懂互联网、薪酬又高的人,为什么不雇佣年轻人呢?
第三部分:互联网思维之社群篇
小米模式的核心是小米社群。别人是先做硬件,小米先做软件;别人先做产品,小米先聚用户。
如何聚集社群?第一步,定位核心人群;第二步,O2O社群运营;第三部,参与感游戏。
黎万强说:“企业在做第一款新产品的第一步时,最好把原点收缩得越小越好。”
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新品牌第一步要做的不是打广告,而是建立核心粉丝,人少一点都没有关系,这些人就是产品的早期使用者,也是狂热使用者。
所有这些活动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卖产品,而是为了增加粉丝之间,以及粉丝和公司之间的接触点和接触频率。
对于传统厂商,产品售出之后与用户接触结束;而对于互联网企业,产品售出之后与用户的关系才刚刚开始。
互联网企业非常愿意跟用户接触 —— 传统厂商是在卖产品,而互联网公司是在建社群。
李志勇在《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抢占意识空间的制高点》说:“你可以先尝试左右人们的意识,在意识空间胜出,这往往可以用非常低廉的成本达到。如果你可以让一个人在互联网上坚信你的产品是好的,那在现实里他必然会用你的产品。”
O2O社群运营,并不仅仅是线下的运营,一定要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线上建立高势能,线下提供好产品,持续进步。
今天公司中心型的创新已经落后,闭门造车、火箭发射式的研发模式已经过时,应该然用户充分参与产品研发。
社群商业模式(上):中间成本为零,如何实现营收
黄太吉创始人郝畅:“通过信息交互手段的变革,改变原有行业的成本结构,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讲的对不对,有两个决定性的判断:第一,如果一个人讲互联网思维,却不谈成本结构,可以说他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很浅;第二,如果一个人讲互联网思维,却根本不讲产品,那么这个人所说的完全是伪互联网思维。
小米模式的成本结构:第一,零广告费;第二,零库存;第三,零渠道费。
微博就是客服,客服就是营销,客服由守而攻。
今天的重点不是去占领用户的眼睛,而是占领用户的嘴巴。换句话说,营销的重点,不是你在媒体上投了多少广告,而是你的内容在用户嘴里谈论了多长时间。
在互联网时代,要“不端不装有点二”,“你若端着,我就无感。”
这个时代最大额成本红利是“认知流通成本下降”。
罗振宇说:“一切产业皆是媒体,一切内容皆是广告。”
杜子健说:“一个好主编胜过100个优秀的销售代表。”
公司可以把自己变成媒体,个人也可以把自己变成媒体,当一个媒体人在制造故事的时候,比销售人员上门去推销重要得多。
用户 = 读者 = 粉丝,内容营销就是“讲故事”。你的工作是故事,你的生活也是故事,对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你的一切都是故事,今天的创业就是一场真人秀。
有时顾客完全满意,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 有的公司提出我们不要搞饥饿营销,我们要加大生产,用户表面上看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全心全意地为用户服务,实际上却降低了势能、降低了用户的心理认知,因为大部分人会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才是好的。
一个品牌如果足够好,产品足够好,就会引得粉丝帮你做一些事情,帮你传播。
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B2C,先生产,再销售。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C2B,先销售,再生产。
企业可以跟用户直接建立连接之后,再生产,先找到用户,就不需要广告费,而且产品直接卖给用户,没有渠道费,没有库存。
预售电商的核心是信用和势能:第一,我相信你;第二,我愿意追随你。
罗振宇说:“没有粉丝的品牌是没有未来的”,雕爷说:“光有顾客是不够的,要有粉丝;光有粉丝也是不够的,要有‘脑残粉’”。
今天看一个品牌好不好,就是看它有没有“脑残粉”——铁粉。社群经济 = f(铁粉)
对于一个社群来说,势能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势能,是不确定性中的制高点。在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你的势能高,人们就会主动与你发生连接,你的认知流通成本就会下降,你的连接成本就也会下降,所以,势能越高,连接成本越低。
小米电商与其他电商的不同之处:第一,它是自有品牌电商;第二,预售电商;第三,社会化电商或者叫社交化电商。
互联网有几个层次,最低的就是用它来提高效率,互联网可能不能改变那10%的生产制造成本,但可以把那90%的中间成本变为0。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力量所在。
王东岳老师说:“只有站在比他人更高的对方,才能真正理解他人”。如果你陷在跟其他人一样的思维体系之内,永远冲破不了思维盲区。所以,如果把互联网当做工具,就永远理解不了互联网的真谛;如果把互联网当做思维,就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申音说:“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减号——‘互联网-’,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减掉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内部交易,减掉核心能力之外的所有欲望冲动,减掉基业长青的春秋大梦,回到初心,轻装上阵。”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不是减法,而是除法。减法的意思是在你原有的维度里减掉冗余;而除法的意思是把某个维度去掉。
降维化 —— 天经地义应该存在的维度消失了。
当一个企业能够不需要广告费、不需要渠道费、不需要库存就能生存的时候,它转身去攻击那些需要这些才能生存的企业,这件事情是令人惊恐的。
产品就是广告,社群就是渠道。具体战术六个字 —— 单品、微利、海量。
工业时代追求高毛利率,互联网时代千万不要去追高毛利率,小米的规则是毛利率一旦超过15%就降价,不给竞争对手跟进的空间。
社群商业模式(下):毛利率为零,如何实现盈利
雷军说:“我们不打价格战,我们直接降到成本价。” 这里讲的成本价是BOM定价,即按照物料清单成本定价,不包含固定成本、研发费用和制造费用。
周鸿祎强调:“要想有免费模式,必须要有价值链的递延”。第一,中间成本为零;第二,要有二次打击能力。
雷军解释“米粉”文化:“一切以‘米粉’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不要在乎现在得到了什么,只要在不怎么赔钱的情况下把用户当爷一样伺候好了,爷最后给你点钱又算什么呢?”
传统衡量标准是出货量和纯硬件盈利模式,以经营产品为核心;而小米的衡量标准是互联网的估值模式,以经营用户为核心。
双A策略 —— 像苹果(Apple)一样做最好的产品,像亚马逊(Amazon)一样卖产品,实现二次打击。要像苹果一样做精品,才可能有二次打击能力。
用互联网思维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儿。
第四部分:产品是入口,社群是商业模式
社群势能 = 产品质量 x 连接系数。第一,少产品可以产生大势能;第二,社群和产品是一回事。
产品质量指的是产出、销售额、利润和市值,意义是增加最终产出,并且与顾客数相关;连接系数与粉丝数相关,指的是重复购买率、推荐率,意义是减少中间成本。
连接系数 = f(连接数量,连接质量,连接频率)
连接数量指的是多少人跟你连接;连接质量指的是什么人跟你连接;连接频率指的是跟你连接的频繁程度。
连接系数 = lg(铁粉)
lg是以10为底的对数,上面的公式表达的是连接系数和铁杆粉丝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从以商品为中心转为以用户为中心,从经营实物到经营用户,用户成为零售商最重要的资产和变现的基础。实物是手段,用户才是资产。
传统的酒店模式有两重浪费:第一,把它的用户浪费了,没有把用户变成自己的粉丝;第二,把它的空间浪费了,没有建立服务和产品与用户的关系。
今天,人就是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社群运营能力成为核心能力。公司的CEO已经成为首席社群运营官。
匠人精神磨产品,魅力人格生逼格,社交媒体聚粉丝,失控运营化社群,顺势而为大风口。
总结
在产品部分提出功能为标配,情感成强需;在社群部分提出中间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在自组织部分提出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制造一个更恶劣的竞争环境,你还能生存吗 —— 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