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从9月柚子上学以来,柚子爸希望从一年级开始,柚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开端,柚子爸重点想放在柚子习惯的培养上,其次才是学习,比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如今,一学期已结束,这个习惯培养的成效可谓雷声大于雨点:
1、有这个想法,却没有将这个想法付之行动的系统章法,偏于零散,自然也就显得凌乱。如俗话所说,经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2、和柚子妈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沟通清楚,所以两人之间的思路也会出现冲突,所以落到柚子身上,效果打折扣也就很正常。
3、柚子也在长大,已经过了7岁生日,和她的沟通方式方法更新不及时,导致事倍功半。
4、柚子爸的一些思路,仅停留在想法上,没有付之一试。
今天只说后面两点,且以事证之。
2
10月的一天,晚上临上床前,柚子要喝饮料。柚子爸给柚子说要睡觉了,不能再喝饮料。柚子答应了,但说第二天早上起来要喝。
第二天早上,柚子看也没看放在桌上的饮料,就和柚子爸提着书包匆匆出门下楼了。
刚出停车场,柚子说,有样东西我忘了。
柚子爸知道柚子说的是什么,装糊涂问,什么忘了?
饮料!
柚子爸说,那今天就不喝了,下午放学回来再喝。
我不,回去取。
柚子爸说,时间来不及了,回去取上学就迟到了。
柚子开始哭了,哭着说要回去取饮料……
这种类似的经历柚子爸以前也有过,但这次,他说完这两句话之后就后悔了。
3
柚子爸那时正在看一本关于和孩子沟通的书,书中提到了帮助孩子摆脱苦恼的四个技巧:全神贯注的倾听;用简单的话语回应他们的感受;说出他们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按当时的情形,柚子自己也知道,回去取饮料不可能,那样上学会迟到。按时到校比喝饮料孰轻孰重,柚子也知道。
柚子爸知道,她当时应该只是想说一说把饮料忘了这件事,或许柚子爸回应,就是啊,怎么就给忘了。
也许两人之间就是下面的对话:
:就是啊,怎么就给忘了。
:瞧我这脑子,记性太不好了。
:那你说怎么办?
:那能怎么办,只有放学回来再喝。我又不能为了喝它迟到啊
:那我们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
那一刻,对柚子来说,她需要的不是饮料,而是柚子爸对她忘了带饮料时后悔感受的认可。
而柚子爸却在按照成年人的惯性思维,在客观的分析这件事的可行性……
4
柚子爸一直想让柚子养成自觉起床的习惯,而不是每天早上反复的叫她,督促着刷牙洗脸。柚子爸一直想给柚子买个闹钟,让它每天早上叫醒她。
家里的挂表也罢,柚子爸妈的手机闹钟也罢,没有一个是柚子专有的,或许柚子有了自己的闹钟后,闹钟独有的铃声能成为她起床的动力。
柚子同学的一位家长说,每天早上,自己起来给孩子做早餐,孩子在闹钟响后,自觉起床,刷牙洗脸……
柚子9月份学校组织了一次“开笔礼”,用校长的话说,这是让孩子体验一种“仪式感”。因此,柚子爸也希望,柚子的专有闹钟,也能让柚子心里产生一种的“仪式感”,闻铃声起床。
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柚子寒假已经开始,柚子的闹钟还在柚子爸的心里,还没有摆至柚子的床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柚子爸自己买个闹钟都这么拖沓,也就难怪有柚子早起的赖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