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呼兰河传》同一般描写当地风土人的书不一样,没有一开场就讲具体人物故事,像是随心所欲,如同两人闲聊般,呼兰河的生活状态,风俗人情,娓娓道来。讲述野台子戏的时候让我想起鲁迅《社戏》,而萧红笔下的戏,更丰富精彩,让人身临其境,文中讲述野台子戏的时候让我想起鲁迅《社戏》,而萧红笔下的戏,更丰富精彩,让人身临其境。
文中讲述野台子戏的时候让我想起鲁迅《社戏》,而萧红笔下的戏,更丰富精彩,让人身临其境。
读此书时,我就像是坐在一台时光机里,穿梭回到童年:总能回想起天寒地冻之时,在冰面上的嘻嘻时光;回想起大雪纷飞之日,在家门口堆起的不成样的雪人;回想起大雨瓢泼的时候,坐在灯光明亮的教室中边读书边看着窗外哗哗的大雨想着没带伞的我会不会淋成落汤鸡,母亲是否会进到校园来接我而不是站在校门外苦苦盼望;总会回想起五六岁的时候住在外婆家每天早早起床吵着去赶集的日子,在街上买一个刚刚出锅儿的豆沙馅烧饼,听着各种叫卖声,囫囵的吞下烫嘴的吃食,一边抢着帮外婆拎东西,一边抱怨买的菜怎么这么沉;总会想起上学的路上,不走大路偏偏和小伙伴窜在巷子里,翘脚去够别人家外围墙头上的积雪,团成雪团互相追逐打闹,时而被主人家发现我们在他们家墙头上鬼鬼祟祟免不了被斥责,我们一边仗着人多大声的反驳着一边小跑溜走却又不时地回头看看是不是人家追上来了···或许是因为都生活在黑龙江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书中很多情景都让我那般感同身受。
此书的魅力就在于,似白开水,温润舒适,节奏张弛有度,对呼兰河有一个视觉定义和思维想象。
看了此书不到一周,当时尚在哈尔滨求学的我便趁着休息日去了呼兰。下为当时所感:
“到了呼兰,依旧看不到《呼兰河传》中,20年代的生活,依旧只能想象,只能回忆,只能感受。继而想不明白走访名人故居,从中能体味到什么;祭拜萧红墓,感慨的不是天妒英才,红颜早逝,而是,芸芸众生,能为大众所记得的不过寥寥数人,若是此生无功德,是不是连来到这个世上的一丝痕迹都不复存在,那我们存在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在哪里?感受人生,体味生活,追求幸福。然后,我们又做了什么?”
许是年少轻狂,对人生总是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对于自己的未来总是有无尽的想象和憧憬,期望有天自己可以为世人所知,在某一领域能功成名就,有一席之地。时过境迁,不能说已全无当年所感,只是真正踏入社会,棱角渐渐被磨平,更关注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成长,而非外界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