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感觉人像极了一条未知的河流。
我们所吃进去的食物,供给我们人体所需的能量,剩余的残渣会被排出体外;我们所经历过的事情,给予我们经验和教训,帮助我们更高效且聪明地完成类似的事情,而那些不重要的、不愉快的经历则会被我们渐渐遗忘;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所读过的书,也会像食物那样给予我们以能量和智慧,同样地,那些自己不重视的、不关注的,将被抛诸脑后。
这一切,似乎都经过了一种选择:我们会把什么保留下来,用来组成我们;我们会把什么抛弃,避免受到他们的作用和影响。这种选择,不得不说,跟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即我们越熟悉什么,我们就越相信什么,从而也就越受到其对我们的影响,无论是衣食住行,也包括是习惯和兴趣爱好,当然也包括了思考方式。
当然不光是环境帮助我们做出这种选择,还有因为遗传而随之而来的天性。天性和出生时的基础值,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的初印象,对我们未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我曾经问喜欢种菜的老爸,一株菜长得好坏,到底是种子比较重要,还是水土和施肥比较重要。老爸当时难得地思考了很久,却中庸地说道,都重要。的确,天性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后天的环境决定了我们将要往哪里去。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的下午我去了美术馆,由于国庆,场馆里有新中国成立73周年的专题雕塑展,里面有部分不知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数学家的塑像,也包括戍边的战士的塑像。看到陌生的人名(比如李小文,梁守槃,张伯驹,石鲁)我随机拿出手机百度他们的生平,得知他们虽然是默默无闻,但是确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有着重要贡献或者突出成就时,不禁肃然起敬,同时也为自己有限的认识而感到羞愧。
但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声音在我心里悄悄地说话,"那你呢,你想要什么过这一生呢?你愿意像他们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一门学问、或者坚持一门事业吗?你是否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呢?你能否坐得住呢?能够抵御哪些诱惑呢?","或者说,你想要被后来人所记得吗?你想要证明这世界你曾经来过吗?如果是,你想要怎么证明?"
看到戍边战士的塑像,想到现实中的他们,此时此刻仍在保卫着祖国的边疆,斗严寒,战酷暑,同时面对祖国的安全,时刻不能放松警惕,心里不由地对他们更加崇敬。我心里那个声音又开始说话了,"那你呢,如果祖国需要你去条件艰苦的地方戍边,你能够毫无顾忌地挺身而出吗?那些戍边的战士心里也有牵挂,无疑地也思念着父母,但是由于职责所在,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你能够做到吗?"
这些目前无解的问题,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自会有答案吧。
我之所以说人生像一条河流,还有个原因在于,我们对其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终极意义,倾尽所有也未可知。最近在网易云上听了一个播客,名字叫做《悲观生活指南》,第一期节目里面说,虽然作为社畜,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辛苦,很乏味,但是起码我们在一条路上,我们没有脱轨。一旦我们选择裸辞,我们就好像到了一片荒原,看起来到处都是路,但是实际上又好像没有路:你不知道选择哪一条,你选择哪一条也不知道通向哪里。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跟更多的人聊天,在更多场合的聊天之后,我更加了解自己有着喜欢听新鲜的人和事,乐于助人,爱开玩笑,调侃别人等等性格,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这些性格会给我带去什么地方,会让我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我心里毫不慌张,一方面是因为我清楚地了解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我对自己还算是比较喜欢,认为自己现在做得都是自己喜欢且认为正确的事。
但是对于未来,无论是自我能力,还是职业方向的发展方面,截至目前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的。不过,我突然回忆起李胜博先生的一句座右铭:“因为我对正在做的事情有信心,我相信我对未来的想象一定会发生。”他似乎在试图告诉我,我需要更加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或者他是在说,要多尝试,多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