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很火,但其实我很喜欢它的主题曲《你在终点等我》。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没有你的地方都是他乡,没有你的旅行都是流浪”。
昨天打开掌阅,发现它的推送是“没有你的地方,尽是他乡,伴随着大大的重阳节字样”。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记忆里这个节日大家好像也没有怎么重视。对于这个节日最初的印象源于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古时的人们与家人散落在天南海北却又苦于交通往来不如现世方便自如,无奈只能鸿雁传书,对月遣怀,举杯遥祝。
在这些个节日里他们的思乡之情更是郁郁不得发。然而过节,特别是身处异乡孤零零的一个人举目无亲,显得尤为脆弱,这种情况下胸中郁结的块垒,歌罢还须着酒浇,往往诗兴大发。
在学校给妈妈打电话,说重阳节到了,一时之间有些莫名的情绪,尽管隔着千里相握着手机妈妈似乎也感受到了。
妈妈知道我这段时间准备考研很辛苦,压力大,几近崩溃。默了一下,她开始絮絮叨叨得说着家常的饭菜,重阳有吃什么的习俗,我表示瞬间就被治愈,血槽满值。
记得有次周末回家,我在家好好放松享受了一下,而正是高三的弟弟却在苦逼的月考。
听弟弟考完试回来说,英语有一篇阅读理解,是《简爱》上面节选的篇章,但是他一向对这些文学名著不感兴趣,自然也就没有读过《简爱》,所以那篇阅读顺理成章得全错。
忘了说,弟弟的英语尤其差,可能男生对于语言天生就不擅长吧。
这时妈妈在一旁说话了,“《简爱》是吧,这本书我读过啊。”,接着又皱着眉头说,“简爱小时候非常可怜,然后和一个比她大很多岁的男人在一起了”,妈妈一副努力回想的样子,“哦,对了,那个男主叫罗切斯特。”。
我的内心是惊讶的, 时隔多年,妈妈竟然还能记住其中一些情节,不由细细打量着妈妈这些年因为生活的不易已渐显疲态的容颜,和以往没什么不一样啊,我暗想,不,眼神,此刻妈妈眼里散发出的光芒让我险些忘了岁月在其身上留下的痕迹。
妈妈看到我诧异的眼光,不禁得意地笑了,她说,“这有什么,我小时候还写过诗呢!”。
惊讶的同时,我又释怀了,原来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同我们一样明媚张扬的青春,在她的豆蔻年华里也曾读过《简爱》,写过诗歌,追过明星,翘过课逃过学。
只是在岁月的沉淀中,她从一个青涩的花骨朵开始汲取岁月的精华,充实自己厚积薄发继而日渐饱满,然后开花结果,最终甘愿成为洗手做羹汤的贤妻良母。
不过那次关于《简爱》的谈话,我看见妈妈的眼中又重新燃起久违的光亮。
妈妈的学历不高,仅是初中毕业。至今还记得我小时候,妈妈辅导我做作业,教我把不会的应用题用方程解。
那时候太天真,只觉得不管用什么方法把题解出来都会得到老师的夸奖,然而却忘了那时候的自己还并没有学过方程,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家长教的,每次老师都说你妈妈又教你做题啦,我就满脸通红得说是。
但那时候每次在妈妈的辅导下做完一题,都会觉得满心的成就感,我相信妈妈也是如此。
因为那时候,她的眼睛里熠熠生辉,散发着一种不一样的光芒,夺目而炽人。
可惜小孩子总是长得很快,我读到高中大学了,慢慢的题目越来越难了,妈妈的知识也不够了,她再也不在我学习时多加指导了,但那时好歹还有弟弟聊以解闷。
然而时光依旧无情得往前走,弟弟也长大了,现在妈妈早已经不教我们题目该如何解了,而是劝我们早点睡,别熬夜,题目不会多多请教同学老师。
但是那天,我看见了妈妈眼中同以前一样的光芒。那是一种对青春的怀念,对既往人生的自豪,是一种被肯定、被需要、被激赏而迸发出的光芒。
我想,妈妈需要我,就正如我也需要妈妈一样。
是的,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变得毫无牵挂孤身闯荡天涯,可是妈妈的心却牢牢的惦记着我们,担心钱够不够用,饭吃得好不好,我们的城市下雨了担心我们出门有没有带雨伞。
之前和妈妈一起看《小别离》,看到里面的童文洁因为朵朵出国睹物思人整天以泪洗面,睡不好,整个人的状态不佳时,妈妈很不好意思得说其实她也是,每次我一离开家,刚离开的那几天她夜里也睡不安稳,总觉得我还在她身边转悠,不过日子久了就好了。
我该庆幸的,日子久了就好了。
有的时候,我不敢想象我都这么大了还如此恋家,准确的说是恋妈妈。可事实就是如此, 有妈妈在的地方,就分外不舍得离开,此心安处是吾乡。我想对于妈妈来说也是这样,家人不在的地方,尽是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