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常驻心间
小我,是一个有意思的概念。有人认为,小我就是那个渺小的自我;有人则认为,是自私的那个暗黑的自我;总之,带有一点点魔性,妖性,不是啥特别光明正大的那个“我”。
实际上,处处照料自己的需要,并不是“小我”,而是一种自我关怀,是成熟的表现。
当然什么事都以自己的需要为先,则有点过了,就会给他人“自大”、“自私”等感觉。
实际上,再伟大的人,有时候“小我”也会占上峰,更不要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你我了。
“小我”只相信自己
最近读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是众多转机故事里最搞笑的。
一个国外航班由于天气原因,不得不改换中转机场。机上有一位盲人名叫简,带着她的导盲犬安静地位置前坐着。中转时所有人都必须下机,除了这位女士。于是机长关切地走到她面前,问她是否想下机走走,也可以呆在机上。简希望带狗下去溜一圈。
于是帅气的机长,一身整洁的制服,加上酷炫的墨镜,牵着一条导盲犬出现在机仓门口。
正在下机的旅客们看到此景,顿时感觉不仅要换航班,连航空公司都得换了。
为啥呢?
“小我”总是这样一种视角——
我是对的,我想要最好的。
那么,通常别人都是错误的,自私的。而且人人皆如此。
当时旅客们会心里默默认为,这家航空公司雇盲人做机长来开飞机。这个结论虽然非常荒谬,但只相信“小我”的人,会认为“眼见为实”。
我感觉,这个故事很有普遍意义。“小我”经常指挥我们,力图让他人换照“我的方式”来做人行事,结果与真相常常南辕北辙。
“小我”具有很强的惯性,需要经常有意识的觉察才能发现。
“小我”如何成长为“大我”
相对而言,“大我”则是另一种视角——
承认凡事均有自己的观点,但此观点可能不完整,或者不正确。
我们要做的就是,探索其他可能性,并且考虑他人可能是理性。
这样做,实际是为了解决问题,且做出更理性或更优的选择。
再回到转机的机仓门口,“大我”会以一种好奇的心态去问机长:
“这是你的导盲犬吗?你是机长本人吗?”
仅仅是简单地询问一下,客观真相很快就会被发现。
“小我”是一种心态,一种视角,会带来一种选择。主动运用“大我”的视角,我们会对世界少一些抗拒心理,视野更开阔,选择更多,人生快意多多。
培养“大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人际关系的真实情境里,有意识地训练觉察和转化。当然,你的“小我”会经常跳出来干扰你的,这个你得做好准备。
(陈浣洁,一个双胞胎的妈妈,关注家庭和孩子的心理学人,在太阳岛心理家庭中心工作,家庭成长教练,家庭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