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智慧分为学者型和贤者类型
我自己觉得生活中的智慧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学者类型,这些人谈话的内容旁征博引字字珠玑,让我们这些听的人深受启发,甚至将他视为榜样。
另外一种我觉得是贤者类型,他们给人的形象是一个坐在躺椅上的前辈,可能是一个老伯或者是一个老奶奶,我们觉得好像认识这个人很久了,但又时常可以从他身上挖到不同的干货。而我们今天就不针对什么特定的主题,只是看看中孙原子这位90岁的精神科医生,他会如何用他的人生来回应我们内心中的疑问。
中村原子的价值观
用一件简单的事情来叙述中村原子的价值观,在2004年时他已经高龄75岁,原本他打算离开医院,全身留在家中照顾行动不便的丈夫,可是就在他离开医院的前一天传来噩耗,她的丈夫在恢复健康过程中摔倒,后来就再也没醒来了,但事实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悲伤,因为中村原子和他儿子都认为这是父亲不想让自己成为全家人的累赘,最后做出的一丝努力,后来葬礼结束之后不到一个月,医院请求中村来医院,希望中村可以一周过来几天来医院帮忙看诊,她在家也闲的没事,中村就答应了,直到2018年时,他仍然在工作当中,而他时常跟送他去医院上班的司机说,‘如果哪一天时间到了,我没有出来,可能我已经死了,帮我联络一下住在隔壁的孩子们。‘以上这些看似豁达的心态,并不是中村刻意乐观,而只是他人生智慧的表现方式而已。我们今天就将中村曾经分享过的人生智慧稍微整理一下,用几个主题来跟大家分享。
人生本来就是孤独的
第一个,人本来就是孤独的,中村口中所谓的孤独并没有任何的贬义,他只是认为每个人出生时本来就是孑然一身,即便后来有了伴侣、好朋友,那么依然是一个独立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也就是因为他有这样子的领悟,这让他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多好处。
别人所提供的都是额外获得的
第一个好处:别人所提供的都是额外获得的,如果我们将孤独看作是一个自然状态,当我们今天获得了别人的帮助,例如爱人的相互扶持,朋友的大力相挺,那对我们来说这就是额外获得的,而不是本来自己的,这会让我们对这些付出没有感觉,而只是认为你是我的谁,理所当然帮我做这些事情?
去除交友中的动机
第二个好处:去除交友中的动机,大部分的人都认为结交到好朋友是一件很棒的事,这样的事落在不同动机人的身上做法差异不一样。先说杂讯的版本,如果我们没有体验到人是孤独的,我们可能就会刻意想要有拓展人脉来为自己打开利益的大桥,甚至我们可能还会过度阿谀奉承,严重的话可能就要讲起别人的坏话来拉拢关系,可是到头来,这座友谊的桥是用土质松软的利益所建立而起的,当然也就容易松脱,最后倒塌,而没有人际关系之后,这些人只会更加的寂寞,最后又得靠名和利来维护自尊,
独自的面对孤独
但如果我们独自的面对孤独。在交友的心态上我们各不相同,因为我们可以理解为今天我可不可以认识这个大腕,或者我可不可以攀上某一段关系,其实不要紧,因为我已经做好了独自面对的决心了。所以拿中村来讲,他只要认为这个人很不错,他就会跟他当起朋友,其他的就顺其自然,交友就该这么单纯不是吗?
人生智慧不要加上既定想法
紧接着呢,我们讲到中村的第二个人生智慧既定想法。许多来找中村病患会这样子抱怨,中村医生,‘你听我讲,我不应该做这样的工作的,我志在远方‘,或者抱怨他被公司大材小用了。但对于中村来说,他觉得这些人都给了太多的预设立场,也是为此加上了既定想法,
对工作太多既定想法只会让你更加痛苦而已
中村认为当你发现你原本对工作的期待跟你实际上遇到的不一样时,
或者说:你的主管突然塞了新工作给你。当你觉得那不是你该做的事情的时候,
中村认为对工作太多既定想法只会让你更加痛苦而已。
我觉得每个人一定会对自己的工作有个粗浅的框框,就是大概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情,会负责什么事情,但是有些时候是你的主管突然发兵进攻的,一堆鸟事就会迎面而来。
中村却认为我们不必将这个框框锁定得那么死,
你可以往更广的角度再往回看自己的工作,例如今天是个软件的产品经理,对你是个专一的产品经理,但主管却忽然临时叫你去帮忙测试,并写成一本测试报告,不要说生气了,想打人的心都有了,但如果我们今天放下自己对职务的既定想法,把框框往上推一层,变成了我的工作是协助整个团队的推进,可能你还是会想抱怨,但你会好受一点。
做一个有弹性的人
中村认为我们应该放下无关紧要的自尊心,做放下身段求和的那一个人,
有些争吵你可能认为自己没有错,都是对方的问题,或者有时候你也知道自己有错,但是你就不想主动和好。我们就认为对方应该要先过来道歉,这样的争吵要么有人站出来求和,要么就让矛盾一直在那。中村则认为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自尊心太强了,也就是对自己有太多的既定看法,
但他却觉得坚持有时候反而妨碍了本可以化解的矛盾,所以跟他人争吵时每个人都想当赢的那一个,毕竟承认自己错了就被认为自己就是不讲理的那个人。但其实让争吵产生的破坏力减小才是双赢的结果,所以如果想改变这样的结果,在下一次我们可以主动去道个歉,或者解释清楚,不要让这个矛盾持续太长的一段时间,拖得越久只会越难开口。
最后你会因为自己在处理争吵问题上的进步而感到自豪,面对人也好,面对工作也罢,自己先让退一步,然后再调整回一个比较舒服的状态。
有这样的想法,并非天生自己就是一个乐天派,而只是我们知道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变数的几何体,唯有保持适度的弹性,自己才可以更舒心一些。
理解自己,
中村常说很多病患来诊所时就开始讲述他的心理状态多么糟糕,然后希望精神科医生能够开出一帖良药,帮助他脱离苦海。但在数十年的经验当中,中村学习到往往这些疾病都是通过自己了解自己而逐渐治愈的,精神科医生只是陪伴他们走过这一段路而已。
关于自信
第一个是关于自信,当一个人急于在某方面获得自信时,往往就是因为她不希望上场之后显得慌张、紧张、脑袋空白。他们认为拥有自信就不会有焦虑感,但想要快速拥有自信比没有自信更加可怕,因为后者还知道自己的能耐有多少,但前者却是虚张声势的打肿脸充胖子。那怎样才是对的呢?这件事情要拥有自信,本来就是一段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怎么可能简简单单凭借一个什么七步骤就可以获得呢?所以了解到自己擅长的是什么以及不擅长的是什么,比奢望全方位的自信来的切合实际。
比如我们生性害羞、善于思考或者研究工作可能就是你特别拿手的,其他需要向陌生人演讲,或者需要带动气氛的活动,你可能就无能为力了。但如果我们今天无法辨识出这两者的差别,一定要自己在不擅长的领域拥有自信时,除了我们脸要被打肿之外,我们的内心也会压力山大,所以搞懂你擅长的领域是什么,不善长的就别逞强。我们虚心求教,谦虚学习会更加务实?
聆听身体告诉你的声音
我们为了工作身心疲惫,工作和生活二者之间没有平衡,但是这样的你为了别人的所谓坚持不换公司或者部门,这样做太不值得了,因为今天公司是老板开来赚钱的,这是他的聚宝盆,我们身为员工的人何必为了别人的钱包而牺牲掉自己的灵魂?也因为这样子你可以去聆听身体在告诉你的结果,他是不是在你每次去上班的路上就开始胃疼、头疼呢?会不会因为想到周一要开始上班了,就没有心情享受周末了?或者公司领导微信群里发来信息已经让你听到手机提示声就头皮发麻,听听你的身体,它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
我们只要活得像自己就够了
而我在看完之后,觉得可以用一段中村医生的想法当成总结,他说:人啊就是因为有谁谁谁可以比较,所以才会有烦恼,但是说到底,你羡慕的那个人他可能没有你现在手上的烦恼,但依烦恼的总量来看,他可能不会比你更少。所以说人生是这样子的,有些人早早有了志向,并年少有成,有些人到了不惑之年才开窍,大器晚成,有人高中二年级就遇到了真爱,最后跟他一起走了后面的60年,有人40了却仍然周末一个人吃着外卖,什么结婚,他觉得可以慢慢来,这些、那些、有些或者说某些都是其他人,那是他们的故事,应该是要很忙的,因为你要赚钱属于你自己的,是平淡也好、是曲折离奇也罢,最后当上公司领导也好,是个基层员工也不错。反正等到你过完人生大部分之后,或许你会躺在躺椅上,为那些初来乍到的新一辈们讲述自己在这一趟走来的心得。总而言之,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只要活得像自己就够了。
最后,我想分享一段来自《班杰明的奇幻旅程》中的对白,班杰明说:我希望你能够感受到那些你不曾感受过的一切,我希望你能够遇见那些跟你拥有不同视野的人们,我希望你所活过的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一生。那如果你发现生活并不像你所期望的,那么我希望你能够拥有勇气重新启程。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发现过去的生活样貌并不符合令你自豪的版本,我们有勇气重新启程吗?我是知秋,我们下次见,拜拜。